国产高清无码网址|成人高清视频一区|52欧美日日夜夜|伊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综合|黄片在线播放中文|在线超碰av免费|久久av伊人精品|mmwww污污污|欧美 国产 变态

免費注冊
English
總部客服電話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廣西辦事處 : 13567378882 湖州辦事處 : 13957350021 繭絲公檢信息查詢
/ / / / /
美國農民期貨大征戰(zhàn)給中國帶來什么啟示?
來源:中.國.農.村.經.濟
作者:中.國.農.村.經.濟
時間:2017-02-21 09:34:24

  在農業(yè)生產過程中,市場價格、政府政策、天氣等因素的不確定性會對農業(yè)產量和收益產生顯著的影響,因此,風險管理就成為全世界農業(yè)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風險管理在本質上涉及對不同的戰(zhàn)略和工具的選擇,這些戰(zhàn)略和工具能減輕不確定性對產量和生產者收入的影響。生產者可用的戰(zhàn)略大致可分為農場層面的風險管理活動和風險轉移方式。

  農場層面的風險管理是通過種植一攬子作物、選擇與價格風險相關系數較小的低風險作物、種植生長周期較短的作物、保持充分的資本流動性以及取得農業(yè)生產之外的多種收入來源等途徑實現收入多樣化,進而規(guī)避市場風險;而風險轉移主要通過保險方案、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縱向一體化和訂立合約等方式實現。

  在進行價格風險管理方面,期貨市場以其獨特的功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美國等發(fā)達國家,期貨市場已經與農業(yè)生產緊密結合,為農民有效利用。本文將從研究美國農場主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價格風險管理入手,尋找農業(yè)生產與期貨市場有效結合的基礎和推動力。

  一、美國農場主對期貨市場的利用
  在美國農場主利用期貨市場方面已經有許多調查和研究,而大多數調查只是關注某一個州或具體區(qū)域的情況。1996年,美國農業(yè)部(USDA)進行的農業(yè)資源管理調查(ARMS)則是關于農場主風險管理策略最為全面的調查。ARMS結果顯示,年銷售收入在25萬美元以上的農場主更有可能使用套期保值、遠期合約等風險管理工具來規(guī)避風險。

  相比之下,年收入在5萬美元以下的農場主則很少使用套期保值或遠期合約來規(guī)避風險,而這些農場主采用多樣化經營策略來降低風險的比例就更小。美國農場主對期貨市場的利用主要體現在直接利用與間接利用兩個方面,許多規(guī)模相對較大的農場主在規(guī)避價格風險時直接選擇進入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同時,也有許多農場主參與各類合作組織,并與其簽訂遠期合約,間接利用期貨市場來規(guī)避風險。

  (一) 直接利用
  在美國農場主直接利用期貨市場方面,許多調查研究提供了大量歷史數據,從中可以看出,美國農場主對期貨市場的利用程度在不斷提高。例如,1986年在威斯康星州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有8%的農場主在過去5年里至少運用過一次期貨市場工具。堪薩斯州農作物和畜產品信息服務處(CLRS)的另一份基于不同樣本數據的調查報告顯示,1980~1985年間,有不足5%的農場主曾對某一種
農產品進行過套期保值操作。

  1992年在堪薩斯州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玉米生產者運用期貨套期保值的比例達到11%,位居其次的是肉牛生產者,比例為8%。同時,約有15%的小麥生產者以及10%的肉牛和10%的玉米生產者運用期權進行套期保值,而大豆、高粱、生豬生產者運用期權套期保值的比例為5%。

  1993年、1994年和1995年在普度大學舉辦的大型農場主培訓班上,接受調查的農場主中有約10%~20%使用了套期保值工具。在對蒙大拿州農場主運用期貨和期權情況進行調查后發(fā)現,為了防范價格風險,期權比期貨應用得更為廣泛。具體而言,有14%的農場主運用期貨來套期保值,而有19%的農場主使用期權來套期保值。就家畜生產者而言,他們當中只有6%使用期貨,而有11%使用期權。

  1996年ARMS報告中的數據顯示,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1996年,各個地區(qū)有更多的農場主使用遠期合約、套期保值、多樣化經營或保持庫有現金等策略來實施風險管理。美國審計總署(GAO)1999年的一份報告提供了有關農場主使用各種風險管理工具的調查信息。該報告運用美國農業(yè)部1996年ARMS的數據,估計從事套期保值的農場主的比例介于19%~25%之間。該報告還顯示,銷售收入在10萬美元以上的農場主進行套期保值的比例是銷售收入不足10萬美元農場主的兩倍,分別為38%和19%。

  該報告還提供了農場主運用期貨和期權進行風險管理的商品種類,主要包括玉米、小麥、棉花、其它田間作物、牛肉和豬肉、乳制品、家禽。該報告估計農場主使用期貨和期權進行套期保值的
農產品的比例分別為:玉米42%,小麥23%,棉花46%,其它田間作物24%,牛肉和豬肉20%,乳制品18%,家禽20%。

  (二) 間接利用
  美國農場主也間接利用期貨市場,即通過與各類中介機構簽訂遠期合約,由中介機構在期貨市場上套保避險,進而實現對期貨市場的間接參與。中介機構中的合作組織依據“農民所有,農民管理,農民受益”的原則,在運營過程中能夠將在期貨市場上獲得的收益最大程度地按照“惠顧比率(patronagerate)”向農場主返還,這是農場主間接從期貨市場受益的主要途徑。

  在美國,農場主對遠期合約的使用范圍和使用程度超過了對期貨市場的直接利用。1983年ARMS的一份報告分析了不同地區(qū)、不同風險管理策略下農場主的經營情況,從中可以看出,經營規(guī)模較大的農場主更傾向于使用遠期合約。

  ARMS數據顯示,伊利諾伊、愛荷華、明尼蘇達和俄亥俄四個州1983年收獲季節(jié)交割的玉米中有50%~60%使用了遠期合約,在堪薩斯、密西根和密蘇里三個州采用這種交易方式的玉米約占30%,伊利諾伊和明尼蘇達兩個州1982年和1983年不在農場完成實物交割的大豆有超過50%的交易通過遠期合約完成。

  1992年針對堪薩斯州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1990~1992年間有超過30%的農場在其小麥、玉米、大豆等產品的部分銷售中使用遠期合約。美國審計總署報告估計,利用遠期合約的農場主的比例介于28%~35%之間,小農場主使用遠期合約的比例為25%,而大農場主使用遠期合約的比例為61%。

  雖然生產者沒有直接在期貨或期權市場上交易,但他們還是認識到了其它實體進入期貨交易所帶來的好處。在這一點上,生產者不需要通過直接在期貨或期權市場上套期保值來利用期貨市場的價格發(fā)現和風險規(guī)避機制,因為即期或遠期合約是基于期貨價格或期權權利金提供給生產者的。生產者通過加入生產者所有的合作社來參與期貨或期權市場以間接獲益。

  這些合作社,或者代表其生產者成員銷售商品,或者從生產者成員手中購買商品再轉售給其它銷售實體。這些合作社通過在期貨或期權市場上建立頭寸來為他們的商品存貨或遠期合約套期保值。例如,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大戶交易數據顯示,合作社是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CME)的牛奶期貨和期權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具體來說,2001年10月的大戶交易數據顯示,可報告規(guī)模的商業(yè)交易者持有多頭和空頭期貨和期權合約的近70%。

  它們當中最突出的是幾家乳制品合作社,其中的大多數代表其生產者成員銷售牛奶。此外,一家大型乳制品合作社為其生產者成員提供一種機會,使他們能夠通過固定價格的遠期合約來銷售其預期月牛奶產量的一半。這家合作社之所以能夠為其生產者成員提供這種利益,是因為它能夠利用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牛奶期貨市場的空頭期貨頭寸來套期保值。

  在棉花期貨市場上,合作社利用期權為其與成員訂立的固定價格購買和銷售合約進行套期保值,例如,紐約期貨交易所(NYBOT)棉花合約交易顯示,貿易商分別占據33%和25%的多空頭寸,合作組織各占8%的多空頭寸。合作社將成員的棉花匯集,然后以最優(yōu)平均價格在一年中銷售,同時使用期權工具。在此方案下,生產者在棉花收獲之前將一部分作物的價格固定,并且針對棉花的一個基本質量來定價。

  當收獲棉花的時候,合作社將調整價格以反映棉花的真實質量。棉花商也向生產者提供遠期合約,這與合作社所提供的合約相類似。谷物和大豆生產者也通過合作組織和貿易商進行套期保值,研究顯示,他們對期貨市場的直接參與程度不及乳制品和棉花生產者,而且通常更多依賴于遠期合約間接利用期貨市場。

  二、美國農業(yè)生產與農產品期貨市場有效結合的基礎
  (一) 期貨市場發(fā)育成熟
  美國是期貨市場的發(fā)源地,自1848年世界第一家期貨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成立以來,美國期貨市場經過150余年與美國經濟的共同發(fā)展,已成為經濟發(fā)達國家成熟期貨市場的典范。

  1.
農產品期貨品種豐富。美國是農產品生產和貿易大國,也是上市交易農產品期貨品種最多的國家。目前,美國共有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中美洲商品交易所、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等多家交易農產品的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玉米、大豆、豆油、豆粕、小麥、大米、白糖、棉花、柑橘等30多個農產品的期貨合約和相關期權合約。

  2. 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聯系緊密。美國擁有規(guī)范的
農產品現貨市場,科學的農產品質量標準符合現貨市場的現狀和需求,機械化大生產使農產品質量均一,散裝船運使其運輸便捷而且價格低廉,這樣規(guī)范的農產品現貨市場標準能夠與要求嚴、標準高的農產品期貨市場直接接軌,期貨實物交割通過散裝船交貨形式與現貨交易形式接軌,使期貨實物交割成本接近于現貨交易成本?,F貨相關行業(yè)企業(yè)普遍參與期貨交易,使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聯系密切。

  3. 市場主體結構合理。美國期貨市場參與主體健全、結構合理與美國的政策環(huán)境直接相關。美國寬松的政策環(huán)境和市場準入條件,使得具有避險需求的現貨相關企業(yè)以及愿意通過承擔風險而獲取高收益的企業(yè)、基金、個人等都可以自由進入期貨市場參與交易,由此形成現貨商、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基金、中介機構等廣泛參與的市場主體結構。

  4. 價格應用廣泛。美國
農產品期貨市場在全球范圍內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農產品期貨價格在日?,F貨貿易中得到廣泛應用。此外,每筆大宗國際貿易都要通過相關期貨市場進行相應的套期保值交易,以規(guī)避價格風險。貿易商的這種通行的做法不僅是獲得銀行貸款的基本條件之一,而且已成為通行的國際慣例。此外,美國政府在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時也將期貨價格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

  5. 不斷推進制度創(chuàng)新。針對現貨市場的發(fā)展狀況,美國期貨市場能夠不斷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適時調整期貨市場交易規(guī)則、交割規(guī)則和相關制度,以真實、客觀地反映作為期貨市場基礎的現貨市場的情況,使期貨市場的經濟功能得以更好地發(fā)揮。

  (二) 合作組織發(fā)展完善
  美國加入合作社的農場主約占農場主總數的80%(見表1),而合作組織參與期貨市場套期保值非常普遍。

  美國農業(yè)合作組織具有以下特點。

  1. 以大規(guī)模的家庭農場為基礎。美國農業(yè)合作組織以大規(guī)模的家庭農場為基礎,平均每個農場經營土地100多公頃,有的可達1000多公頃。美國并不發(fā)展單純生產領域的合作組織,其農業(yè)合作社大多是流通領域或者涉足多個環(huán)節(jié)的合作社。

  2. 以專業(yè)合作社為主體。美國農業(yè)合作社以專業(yè)合作社為主體,通常每個合作社主要為某一種或某一類
農產品生產提供服務,服務可能僅局限于某一環(huán)節(jié),例如生產資料供應、農產品加工或銷售等,也可能包括多個環(huán)節(jié)的系列化服務,例如小麥生產者聯合會、新奇士橙協會、藍寶石杏農合作社等所提供的綜合服務。

  3. 以州法為基礎,沒有統(tǒng)一的聯邦合作社法。美國是最早制定合作社法的國家之一,但它以州法為基礎,沒有統(tǒng)一的聯邦合作社法。1865年,密西根州頒布了美國第一部合作社法,隨后,其他一些州也相繼制定了合作社法。美國法律雖然以州法為基礎,但一些聯邦法規(guī)涉及農業(yè)合作社,主要有《克萊頓法》(1914年)、《凱波-沃爾斯蒂德法》(1922年)、《羅濱遜-派特曼價格歧視法》(1936年)。前兩個法案把農業(yè)合作組織從反壟斷法中豁免出來,這三個法案共同確認了美國合作社的合法地位和最基本的規(guī)范。

  4. 政府積極推動和支持,但合作組織保持高度的獨立性。美國農業(yè)合作社既保持高度的獨立性,同時,政府又在農業(yè)合作社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美國農業(yè)合作社是美國農民在自愿的基礎上自發(fā)建立起來的自助、自治組織。

  是否組建合作社、組建什么樣的合作社都由農民自己決定,政府絕不包辦,合作社依法自主經營,政府絕不干涉合作社的內部事務。政府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教育和培訓。此外,美國為農業(yè)合作社提供稅收優(yōu)惠,同時,合作社除享有其他類型企業(yè)按有關規(guī)定所享有的減稅權利外,還可以從應納稅收入中扣除部分惠顧返還金。

  (三) 信息傳導途徑發(fā)達
  在美國,農業(yè)信息傳導相當迅速,目前,農業(yè)信息化程度已高于81.6%的工業(yè)信息化水平(李應博,2006)。美國農業(yè)各方面的信息已經納入本國的信息網絡以及國際互聯網絡,其中有
農產品生產、流通、市場與價格信息,農業(yè)的各種環(huán)境、資源信息(例如氣候、土壤、水、生物等信息),農業(yè)的各種災害信息(例如水旱災害、氣象災害、病蟲害等信息),農業(yè)的各種科技信息等。農業(yè)各領域的決策者和信息使用者都能夠充分享受到農業(yè)信息化所帶來的便捷和效率。

  美國政府通過立法授權的形式,將
農產品市場信息的收集和發(fā)布工作納入美國農業(yè)部的政府職能。基于《1946年農產品運銷法案》,美國政府制定了市場新聞項目,確定美國農業(yè)部農產品銷售局(AMS)為市場新聞項目的執(zhí)行機構。美國形成了以農業(yè)部及其所屬的國家農業(yè)統(tǒng)計局、經濟研究局、海外農業(yè)局、農業(yè)市場服務局、世界農業(yè)展望委員會以及首席信息辦公室等機構為主的信息收集、分析、發(fā)布體系。美國將農產品按照項目、品種進行細分,按每種農產品的貿易地位確定市場信息人員的配備。

  所有信息員上崗前必須經過農業(yè)部嚴格培訓并獲得資格證書。美國還通過派駐世界各地的農業(yè)參贊、隨員,駐外貿易辦公室工作人員及其分析專家、市場營銷專家、談判代表以及其他相關專家、技術人員等獲取國外農業(yè)信息,經過認真分析處理后對外公布。同時,美國有大量的基礎投入用于農業(yè)信息系統(tǒng)的多項硬件建設,大約每年有10億美元的農業(yè)信息經費支持,占農業(yè)行政事業(yè)經費的10%,目前已形成了國家、地區(qū)、州三級農業(yè)信息網。

  美國農業(yè)部建立的農業(yè)信息傳播系統(tǒng)能夠及時發(fā)布農業(yè)統(tǒng)計、市場報告等涉農數據。農業(yè)統(tǒng)計局(ASB)的預測信息可隨時通過計算機信息傳遞系統(tǒng)供應用戶。資料顯示,美國41.6%的家庭農場、46.8%的奶牛場和52%的年輕農場主都裝備有電子計算機,并連接各種農業(yè)網絡,1/3的農場主在調查中表示希望借助互聯網出售
農產品。1996年,美國國會還通過新的農業(yè)法案--《1996年聯邦農業(yè)促進及改革法》,要求政府部門、涉農產品的運銷組織、農業(yè)生產資料供應公司等都通過互聯網無償向農場主提供信息服務。

  三、相關機構的推動與支持
  在推進農場主對期貨市場利用的過程中,美國不僅具備較好的基礎,各相關機構也實施了一系列措施予以推動和支持。在此方面,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美國農業(yè)部以及美國的各期貨交易所都做出了許多嘗試和努力。

  (一)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開展了多種活動來幫助農場主和其他利益相關方了解商品期貨和期權市場的機制和運行,主要包括:
  1、將教育和培訓內容列入相關法律。早在1974年,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成立并對《商品交易法》進行修訂時,就在該法中設立了教育條款。為服從該項條款,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在教育活動和一般信息項目上投入了大量資源。這些項目包括對有關期貨信息的會議、研討會和聽證會提供贊助。同時,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還通過出版物和培訓向國內監(jiān)管者及國際組織提供幫助。

  2、加強監(jiān)管。強有力的市場監(jiān)管包括制訂并實施積極的市場監(jiān)督方案和對交易規(guī)則及慣例例行復查,以確認期貨市場運行的潛在阻礙。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相信,這些市場監(jiān)管將會鼓勵生產者利用期貨市場,而這需要通過確保市場的完整和健全來實現。

  3、推動合約修訂和完善??紤]到美國
農產品期貨市場對于國內多種農產品定價的重要性,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不斷投入各類重要資源以確保這些期貨市場免受操縱,并且使期貨合約條款能夠反映當前的貿易條件。

  4、成立農業(yè)咨詢委員會。1984年,針對新審定的交易所交易的
農產品期權項目,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成立了農業(yè)咨詢委員會(AAC),以推動農產品期權項目發(fā)展。該委員會為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與農業(yè)團體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

  5、建立并維護官方網站。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于1995年10月建立網站,并且不斷為期貨市場使用者和潛在的期貨市場使用者添加具有教育價值的信息。在該網站上可獲得的資料包括講話、新聞、交易商持倉報告以及其他經濟報告、委員會賠款方案及其執(zhí)行情況的信息。另外,該網站還含有與其他有關期貨的網站的鏈接。

  6、提供信息、咨詢和法律支持。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通過公共事務辦公室向生產者和出版社以及公眾提供信息小冊子、背景報告以及特定信息,其員工針對各種各樣的咨詢和疑問提供廣泛的法律和技術信息。雖然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不直接向農業(yè)生產者提供有關利用期貨和期權來套期保值的培訓,但其員工都參與了多種教育活動,這些活動中有許多生產者參與。

  (二) 美國農業(yè)部
  美國農業(yè)部在推動農業(yè)生產與期貨市場相結合方面也做了許多工作,主要有:
  1、實施風險管理教育計劃(RME)。依據《1996年聯邦農業(yè)促進及改革法》,1997年,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與美國農業(yè)部達成諒解備忘錄,實施風險管理教育計劃。該計劃致力于從各相關領域,包括農作物保險和期貨期權,來匯集有關風險管理的基本信息,面向生產者和第三方實施風險管理教育。該計劃贊助了大量的區(qū)域性及地方性的研討會,目的是讓美國盡可能多的農場主和中介機構感受到必須了解農業(yè)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所需的工具。

  此外,按照該計劃的安排,美國農業(yè)部投資了一系列項目,這些項目提供新的風險管理教育課程和對農場主進行風險管理教育的新方法,其中包括建立國家農業(yè)風險教育圖書館,它提供了一個方便的網上風險管理文獻庫。

  2、推行各類試點。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農業(yè)部就已經開始試點項目,通過該項目的運行讓谷物生產者熟悉運用交易所交易的商品期權來管理價格風險。1999年,美國農業(yè)部又實施了乳制品期權試點方案(DOPP),此方案的目的是向乳制品生產者提供運用風險管理工具的實踐經驗,具體來說就是購買在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交易的牛奶看跌期權。2002年,美國農業(yè)部又陸續(xù)實施了兩個試點方案,以使愛荷華州的生豬生產者能夠保護自己免受生豬價格走低所造成的損失。

  3、投資創(chuàng)立多樣的、與教育相關的項目。2001年以來,美國農業(yè)部向10多所大學和相關機構提供了400多萬美元資金,用于實施多種農場主開展風險管理的培訓。

  4、提供網絡信息資源。美國農業(yè)部經濟研究局在其網頁上為使用者提供了大量教育資源,這些資源包含了廣泛的有關風險的議題。該機構深知,由于衍生工具的復雜特點,需要有大量服務和充足的財政投資來支持,需要有懂得實際知識的相關人員積極主動地提供各類信息服務。

  (三) 期貨交易所
  美國的許多期貨交易所也做了大量工作:
  1、進行風險管理教育。由于任何一種商品期貨的最終成功都取決于其被現貨市場接受和使用的程度,這種接受和使用是基于套期保值的目的,所以,美國的期貨交易所具有經濟上的動機去投入大量資源來促進對期貨市場的利用。美國的
農產品期貨交易所具有長期的教育市場參與者(以及普通大眾)的傳統(tǒng),教育的內容主要涉及期貨市場的目的和運作。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曾經要求美國5家進行
農產品交易的期貨交易所提供有關當前及預期教育方案的信息。交易所表示,它們通常印刷業(yè)務手冊和制作各種影像資料,推廣家庭學習課程,針對期貨市場運作、交易機制以及各種交易技巧實施培訓,同時,它們公布和傳播市場信息。除了出版物和影像資料以外,美國的期貨交易所還贊助相關培訓和研討會,與學術團體保持聯系,并且經常向學院和大學的有關科系提供培訓及培訓資料。

  另外,交易所網站還提供大量信息,涉及交易所發(fā)展、合同條款以及有關價格、持倉、交易量和其他項目的數據,并與相關高校合作,開發(fā)網上教育課程,為農場主提供培訓。

  2、確保交易所收益。交易所必須符合相關法律的要求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制度,其中包括為交易而提供的合約不易于受操縱的要求。除了符合制度要求以外,交易所還有實質性的經濟動機來確保它們所提供的合約對套期保值有效,并且具有盈利可行性,只有這樣,它們才能達到一定的交易量,在此基礎上,交易所才可以支付其與產品開發(fā)和品種上市有關的費用。

  通過具備一些能夠反映這些期貨合約標的商品現貨市場狀況的條款和條件,可以確保期貨合約對套期保值來說有效并且不易受操縱。美國的期貨交易所保持完善的市場監(jiān)管體系,其目的是保持市場的日常運行并且能對市場問題做出及時的反應。

  3、創(chuàng)新合約與交易方式。為了使期貨和期權合約交易成功的可能性最大化,合約在設計上對預期的市場參與者來說必須具有吸引力,這些市場參與者主要包括標的現貨市場的各類商業(yè)使用者以及投機者。因此,必須基于適合開發(fā)原則且依據普遍公認(或官方)的標準來制定有關期貨的現金結算或者實物交割的規(guī)則,這些商品應當根據普通的商業(yè)條款和條件通過常規(guī)的商業(yè)渠道交割。

  此外,交易所還經常限制某種合約中可交割商品的場所和質量,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期貨合約將有一個穩(wěn)定的價格差并降低基差風險。伴隨著市場的發(fā)展和變化,美國的商品期貨交易所不斷積極試驗新的交易方式和合約規(guī)模,以直接鼓勵或促進生產者參與,其中包括降低合約規(guī)模、進行電子交易和現金結算。例如,中美洲商品交易所(MCE)已經交易了多年小于標準容量的谷物和油籽商品期貨和期權合約,這種做法的特定目的就是吸引生產者參與。

  四、結論與啟示
  美國
農產品期貨市場在整個農產品生產、流通和銷售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農業(yè)生產與農產品期貨市場實現了有機結合。美國農場主對期貨市場的利用已經達到一定程度,而且對期貨市場的充分利用已被視為將來的發(fā)展方向。美國農業(yè)生產與期貨市場的有機結合離不開其發(fā)達的期貨和現貨市場,合作組織的相對成熟以及信息傳遞的便捷,而美國農業(yè)部、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以及期貨交易所等相關機構各種方式的推動和促進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面對日益加快的開放步伐,中國農民將面臨來自國際的激烈競爭,對期貨市場的有效利用能夠為保障農民利益、提高農民收入提供更為有效的方式。無論是在農民對期貨市場的直接利用還是間接利用方面,中國與美國等發(fā)達國家都存在較大差距,期貨市場這種良好的避險工具的作用在中國并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因此,在推動農民利用期貨市場方面,中國尚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從多方面完善,借鑒美國的經驗,以推動期貨市場功能的有效發(fā)揮。

□ .劉.巖. .于.左  .中.國.農.村.經.濟

 

 

(esilk.net聲明:本網登載此文旨在傳遞更多行業(yè)資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