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貨市場主體國際化前瞻
來源:期.貨.日.報
作者:期.貨.日.報
時間:2014-01-21 09:39:43
提要
隨著上海自貿區(qū)的成立,期貨市場迎來“政策東風”,國際化步伐加快。根據證監(jiān)會《資本市場支持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若干政策措施》規(guī)定:“自貿區(qū)內符合條件的個人或單位按照規(guī)定, 雙向投資境內外證券期貨市場。”這意味著期貨市場主體的國際化將快步于業(yè)務的國際化。
期貨市場國際化的核心就是國際期貨定價權,構建國際化的期貨市場就是構建國際化的期貨定價中心。不管國內市場的組織者愿不愿意,期貨市場國際化的趨勢已成事實。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客戶作為期貨市場的參與主體,借助“政策東風”,為推動我國期貨市場國際化建設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期貨市場國際化包括主體的國際化和業(yè)務的國際化。業(yè)務的國際化主要體現在交割、結算等領域,如境內交易所在境外設交割倉庫,境外交易所在境內設交割倉庫,允許外資銀行成為境內期貨保證金存管銀行,參與國際市場間的共同清算、場外市場場內結算等,這些業(yè)務國際化有賴于人民幣資本項目自由兌換和外匯管制的放松。
隨著上海自貿區(qū)的成立,期貨市場迎來“政策東風”,國際化步伐加快。根據證監(jiān)會《資本市場支持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若干政策措施》規(guī)定:“自貿區(qū)內符合條件的個人或單位按照規(guī)定, 雙向投資境內外證券期貨市場。”這意味著期貨市場主體的國際化將快步于業(yè)務的國際化。
期貨市場的主體主要由交易所、期貨公司以及客戶共同構成。主體的國際化,在交易所層面主要是交易所的組織形式、擴大境外會員比例、與境外交易所開展合作等;在期貨公司層面主要是允許境外期貨經紀機構參與我國期貨市場,允許境內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參與境外期貨市場;在客戶層面主要是加大外國投資者參與境內期貨市場的比例和鼓勵境內投資者參與境外期貨市場。
交易所層面
交易所的組織形式
交易所作為期貨市場的核心,一直處于創(chuàng)新變革的最前沿。交易所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公司制和會員制兩種。自從1993年瑞典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全球率先進行公司化改革后,時至今日,交易所公司化的浪潮絲毫沒有衰退的跡象: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等于1999年完成改制;紐約商業(yè)交易所、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香港證券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國際原油交易所、悉尼期貨交易所等于2000年完成改制;Euronext(泛歐)證交所、東京證券交易所、大阪證券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等于2001年完成改制;瑞士證券交易所、國際證券交易所等于2002年完成改制;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于2005年完成改制。不僅如此,新加坡交易所、悉尼期貨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Euronext(泛歐)證交所、德意志交易所、香港證券交易所、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等已經公開掛牌上市。
隨著交易所上市,交易所之間的并購也活躍起來,如ICE集團下屬交易所有ICE期貨歐洲分部、ICE期貨美洲分部、ICE期貨加拿大分部;Eurex集團下屬交易所有歐洲期貨交易所、國際證券交易所。實踐證明,交易所采用富有競爭力的公司治理結構與集團化、規(guī)模化經營更能適應變化莫測的市場環(huán)境,是大勢所趨。而我國的五家期貨交易所除中金所和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是公司制外,其他三家都是會員制。作為WTO的成員國,面對全球交易所的公司化浪潮,我國不應無動于衷,更不能逆潮流而行。
擴大境外會員比例
除了交易所的組織形式,擴大境外會員的比例也是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方面。雖然近年來外資企業(yè)逐步出現在交易所會員名單中,如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摩根大通期貨有限公司分別是上期所的非期貨公司會員和期貨公司會員。但是,根據《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八條“期貨交易所會員應當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登記注冊的企業(yè)法人或者其他經濟組織。”目前,注冊地在境外的企業(yè)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仍不能成為我國期貨交易所的會員。
而美國紐約商業(yè)期貨交易所45家結算會員中,大部分都是跨國的商業(yè)銀行、投資銀行、證券公司及全能型的金融集團,其中有6家在美國境外注冊,占總數的13%,61家非結算會員中有7家在美國境外注冊,占總數的11%。新加坡交易所對會員沒有國別限制,只要滿足一定的經濟條件,任何公司和個人都可以成為會員,2011年有70%的會員是國際會員。因此,國際化的期貨市場必須是外資充分參與的市場,為外資進入境內期貨市場掃除法律障礙,在我國期貨市場國際化進程中刻不容緩。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與日俱增,國際交易所之間的合作越來越深入且形式亦趨于多樣化,有結算價授權模式的合作、交叉掛牌模式的合作、相互沖銷模式的合作等。而目前我國期貨交易所在與境外交易所合作方面還僅限于加入國際性的期貨期權行業(yè)協(xié)會,與境外交易所簽署諒解備忘錄實現信息共享,產品合作開發(fā)及培訓和研討交流等形式,在合作的層次和范圍上還比較淺窄。
因此,境內交易所可以嘗試與境外交易所開展深層次、廣范圍的合作,比如品種互換、會員互換等,不僅增強交易所品種的市場影響力,還能吸引其他市場的交易者參與交易。
期貨公司層面
期貨市場國際化引進來
期貨公司作為期貨市場中重要的中介機構和金融機構,在期貨市場國際化中主要體現為允許外資參股境內期貨公司和允許境內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開展境外業(yè)務。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我國已經允許外資參股國內期貨公司,如2011年12月29日,國家發(fā)改委和商務部第十二號令聯(lián)合發(fā)布的《外商投資產業(yè)指導目錄(2011年修訂)》, 明確表示外商可以投資期貨公司,但中方必須控股。2012年,證監(jiān)會發(fā)布《關于期貨公司變更注冊資本或股權有關問題的規(guī)定》,標志著外資參股境內期貨公司大門在暫停四年之后正式開啟。
期貨市場是一個同國際市場高度關聯(lián)的市場,外資參股期貨公司將給國內期貨行業(yè)注入新鮮血液。因此,開放境外機構可以控股境內期貨公司,允許境外機構在境內直接設立期貨公司,發(fā)展二級代理模式等都是期貨市場國際化進程中需要突破的。
期貨市場國際化走出去
期貨市場國際化不僅是引進來,還要走出去。2006年,證監(jiān)會批準廣發(fā)期貨、永安期貨等國內6家期貨公司在港設立分支機構,這些公司基本采取與境外金融機構簽訂代理協(xié)議,通過境外金融機構結算的方式運作,這是我國期貨業(yè)融入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邁出的實質性步伐。但是,這些分支機構不能代理內地資本在香港市場進行交易,也不能代理國際資本在內地進行交易。
2011年,證監(jiān)會選取中國國際期貨、永安期貨和中糧期貨三家期貨公司參與境外期貨經紀業(yè)務代理試點研究準備工作,這意味著境內期貨公司可以直接與美國、英國等全球主要資本市場對接,國內的企業(yè)或個人可以參與境外交易所的全球期貨交易。
在期貨市場國際化的浪潮中,不妨進一步放開境內具有良好風險控制能力的期貨公司參與境外期貨市場,設立境外分支機構,滿足境內客戶參與境外期貨市場的需求,避免出現投資者已經出去了。但是,期貨公司還沒有走出去,導致已經走出去的大的機構投資者只能通過國外中介進入全球期貨交易市場的狀態(tài)。2014年年初,LME正式接納廣發(fā)金融交易(英國)有限公司(GFFM)為圈內交易會員,意味著期貨公司國際化邁出了新的步伐。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成立其面對的客戶應當是國際的石油期貨商或現貨商,這迫切需要期貨公司開拓國際市場,成為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擴大國際影響力的不可或缺的橋梁和紐帶。
客戶層面
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期貨市場
國際化的期貨市場必須加大外國投資者參與境內期貨市場的比例,促進投資者的多元化。只有開放程度和市場化程度高的期貨市場,才能吸引不同層次的投資者入市交易。新加坡期貨市場對國外資本和投資人沒有特殊限制;巴西允許境外自然人或法人及總部在境外的外國基金和投資機構在巴西期貨市場交易,境外自然人或法人投資者可以與境內投資者在同等范圍內進行投資。
而我國《期貨公司管理辦法》第五十一條規(guī)定:“客戶開立賬戶,必須出具中國公民身份證明或者中國法人資格或者其他經濟組織資格的合法證件,中國證監(jiān)會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由此,國外法人、自然人還不能成為期貨交易市場的參與主體。在發(fā)達期貨市場,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期貨為例,非美國銀行的多空頭成交量是美國銀行的多空頭成交量的5.3倍至6.2倍。
在我國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QFII制度作為一種過渡性制度安排,可以有力推動期貨市場國際化進程。隨著2011年證監(jiān)會公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指引》,股指期貨領域率先引入了QFII制度,但只能從事套期保值交易,且對參與主體和資格認定要求嚴格。QFII可以通過兩種途徑參與期貨市場:一是作為客戶通過境內期貨公司代理參與,二是在我國法律允許交易所吸收境外會員的前提下,QFII可以作為交易所會員參與交易。從境外期貨市場來看,QFII制度一般是從金融期貨到商品期貨,隨著2012年《特殊單位客戶統(tǒng)一開戶業(yè)務操作指引(暫行)》的出臺,QFII進入商品期貨市場是大勢所趨。但是,我國商品期貨領域引入QFII制度還面臨一些障礙,如境外企業(yè)增值稅發(fā)票的開具問題。
境內投資者參與境外期貨市場
除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期貨市場外,還需要境內投資者參與境外期貨市場?!镀谪浗灰坠芾項l例》第四十三條規(guī)定:“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對境內單位或者個人從事境外商品期貨交易的品種進行核準。……境內單位或者個人從事境外期貨交易的辦法,由國務院期貨監(jiān)督管理機構會同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機構、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機構、外匯管理部門等有關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準后施行。”
但是,有關境內單位或者個人從事境外期貨交易的辦法一直沒有出臺。實質上,除31家國有企業(yè)根據2001年《國有企業(yè)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yè)務管理辦法》參與境外期貨交易、境內企業(yè)和個人通過境內三家具有境外期貨經紀業(yè)務試點資格(2011年批準)的期貨公司參與境外期貨交易外,目前我國境內客戶無法參與境外期貨交易。盡管企業(yè)和個人投資境外期貨市場缺乏合法途徑,但仍有大量投資者通過所謂的外盤交易投資境外期貨市場,如倫敦金屬交易所市場參與者40%以上來自中國。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既然“堵不勝堵”,不如采取“疏”的策略,放寬參與境外期貨交易客戶的資格標準,讓通過“地下渠道”參與外盤交易的投資者走上“陽光大道”。
在投資者參與境外期貨市場中,QDII制度無疑是一種現實的選擇。我國資本市場已經實行QDII制度,可以為期貨市場推行QDII制度提供經驗借鑒。2013年6月,大陸QDII可參與臺灣期貨交易,推動境內期貨市場與境外期貨市場接軌。隨著期貨市場國際化進程加快,除國有企業(yè)、QDII外,境內其他法人、自然人等客戶參與境外期貨市場的禁錮也應打破。
(esilk.net聲明:本網登載此文旨在傳遞更多行業(yè)資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隨著上海自貿區(qū)的成立,期貨市場迎來“政策東風”,國際化步伐加快。根據證監(jiān)會《資本市場支持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若干政策措施》規(guī)定:“自貿區(qū)內符合條件的個人或單位按照規(guī)定, 雙向投資境內外證券期貨市場。”這意味著期貨市場主體的國際化將快步于業(yè)務的國際化。
期貨市場國際化的核心就是國際期貨定價權,構建國際化的期貨市場就是構建國際化的期貨定價中心。不管國內市場的組織者愿不愿意,期貨市場國際化的趨勢已成事實。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客戶作為期貨市場的參與主體,借助“政策東風”,為推動我國期貨市場國際化建設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期貨市場國際化包括主體的國際化和業(yè)務的國際化。業(yè)務的國際化主要體現在交割、結算等領域,如境內交易所在境外設交割倉庫,境外交易所在境內設交割倉庫,允許外資銀行成為境內期貨保證金存管銀行,參與國際市場間的共同清算、場外市場場內結算等,這些業(yè)務國際化有賴于人民幣資本項目自由兌換和外匯管制的放松。
隨著上海自貿區(qū)的成立,期貨市場迎來“政策東風”,國際化步伐加快。根據證監(jiān)會《資本市場支持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若干政策措施》規(guī)定:“自貿區(qū)內符合條件的個人或單位按照規(guī)定, 雙向投資境內外證券期貨市場。”這意味著期貨市場主體的國際化將快步于業(yè)務的國際化。
期貨市場的主體主要由交易所、期貨公司以及客戶共同構成。主體的國際化,在交易所層面主要是交易所的組織形式、擴大境外會員比例、與境外交易所開展合作等;在期貨公司層面主要是允許境外期貨經紀機構參與我國期貨市場,允許境內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參與境外期貨市場;在客戶層面主要是加大外國投資者參與境內期貨市場的比例和鼓勵境內投資者參與境外期貨市場。
交易所層面
交易所的組織形式
交易所作為期貨市場的核心,一直處于創(chuàng)新變革的最前沿。交易所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公司制和會員制兩種。自從1993年瑞典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全球率先進行公司化改革后,時至今日,交易所公司化的浪潮絲毫沒有衰退的跡象: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等于1999年完成改制;紐約商業(yè)交易所、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香港證券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國際原油交易所、悉尼期貨交易所等于2000年完成改制;Euronext(泛歐)證交所、東京證券交易所、大阪證券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等于2001年完成改制;瑞士證券交易所、國際證券交易所等于2002年完成改制;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于2005年完成改制。不僅如此,新加坡交易所、悉尼期貨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Euronext(泛歐)證交所、德意志交易所、香港證券交易所、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等已經公開掛牌上市。
隨著交易所上市,交易所之間的并購也活躍起來,如ICE集團下屬交易所有ICE期貨歐洲分部、ICE期貨美洲分部、ICE期貨加拿大分部;Eurex集團下屬交易所有歐洲期貨交易所、國際證券交易所。實踐證明,交易所采用富有競爭力的公司治理結構與集團化、規(guī)模化經營更能適應變化莫測的市場環(huán)境,是大勢所趨。而我國的五家期貨交易所除中金所和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是公司制外,其他三家都是會員制。作為WTO的成員國,面對全球交易所的公司化浪潮,我國不應無動于衷,更不能逆潮流而行。
擴大境外會員比例
除了交易所的組織形式,擴大境外會員的比例也是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方面。雖然近年來外資企業(yè)逐步出現在交易所會員名單中,如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摩根大通期貨有限公司分別是上期所的非期貨公司會員和期貨公司會員。但是,根據《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八條“期貨交易所會員應當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登記注冊的企業(yè)法人或者其他經濟組織。”目前,注冊地在境外的企業(yè)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仍不能成為我國期貨交易所的會員。
而美國紐約商業(yè)期貨交易所45家結算會員中,大部分都是跨國的商業(yè)銀行、投資銀行、證券公司及全能型的金融集團,其中有6家在美國境外注冊,占總數的13%,61家非結算會員中有7家在美國境外注冊,占總數的11%。新加坡交易所對會員沒有國別限制,只要滿足一定的經濟條件,任何公司和個人都可以成為會員,2011年有70%的會員是國際會員。因此,國際化的期貨市場必須是外資充分參與的市場,為外資進入境內期貨市場掃除法律障礙,在我國期貨市場國際化進程中刻不容緩。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與日俱增,國際交易所之間的合作越來越深入且形式亦趨于多樣化,有結算價授權模式的合作、交叉掛牌模式的合作、相互沖銷模式的合作等。而目前我國期貨交易所在與境外交易所合作方面還僅限于加入國際性的期貨期權行業(yè)協(xié)會,與境外交易所簽署諒解備忘錄實現信息共享,產品合作開發(fā)及培訓和研討交流等形式,在合作的層次和范圍上還比較淺窄。
因此,境內交易所可以嘗試與境外交易所開展深層次、廣范圍的合作,比如品種互換、會員互換等,不僅增強交易所品種的市場影響力,還能吸引其他市場的交易者參與交易。
期貨公司層面
期貨市場國際化引進來
期貨公司作為期貨市場中重要的中介機構和金融機構,在期貨市場國際化中主要體現為允許外資參股境內期貨公司和允許境內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開展境外業(yè)務。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我國已經允許外資參股國內期貨公司,如2011年12月29日,國家發(fā)改委和商務部第十二號令聯(lián)合發(fā)布的《外商投資產業(yè)指導目錄(2011年修訂)》, 明確表示外商可以投資期貨公司,但中方必須控股。2012年,證監(jiān)會發(fā)布《關于期貨公司變更注冊資本或股權有關問題的規(guī)定》,標志著外資參股境內期貨公司大門在暫停四年之后正式開啟。
期貨市場是一個同國際市場高度關聯(lián)的市場,外資參股期貨公司將給國內期貨行業(yè)注入新鮮血液。因此,開放境外機構可以控股境內期貨公司,允許境外機構在境內直接設立期貨公司,發(fā)展二級代理模式等都是期貨市場國際化進程中需要突破的。
期貨市場國際化走出去
期貨市場國際化不僅是引進來,還要走出去。2006年,證監(jiān)會批準廣發(fā)期貨、永安期貨等國內6家期貨公司在港設立分支機構,這些公司基本采取與境外金融機構簽訂代理協(xié)議,通過境外金融機構結算的方式運作,這是我國期貨業(yè)融入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邁出的實質性步伐。但是,這些分支機構不能代理內地資本在香港市場進行交易,也不能代理國際資本在內地進行交易。
2011年,證監(jiān)會選取中國國際期貨、永安期貨和中糧期貨三家期貨公司參與境外期貨經紀業(yè)務代理試點研究準備工作,這意味著境內期貨公司可以直接與美國、英國等全球主要資本市場對接,國內的企業(yè)或個人可以參與境外交易所的全球期貨交易。
在期貨市場國際化的浪潮中,不妨進一步放開境內具有良好風險控制能力的期貨公司參與境外期貨市場,設立境外分支機構,滿足境內客戶參與境外期貨市場的需求,避免出現投資者已經出去了。但是,期貨公司還沒有走出去,導致已經走出去的大的機構投資者只能通過國外中介進入全球期貨交易市場的狀態(tài)。2014年年初,LME正式接納廣發(fā)金融交易(英國)有限公司(GFFM)為圈內交易會員,意味著期貨公司國際化邁出了新的步伐。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成立其面對的客戶應當是國際的石油期貨商或現貨商,這迫切需要期貨公司開拓國際市場,成為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擴大國際影響力的不可或缺的橋梁和紐帶。
客戶層面
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期貨市場
國際化的期貨市場必須加大外國投資者參與境內期貨市場的比例,促進投資者的多元化。只有開放程度和市場化程度高的期貨市場,才能吸引不同層次的投資者入市交易。新加坡期貨市場對國外資本和投資人沒有特殊限制;巴西允許境外自然人或法人及總部在境外的外國基金和投資機構在巴西期貨市場交易,境外自然人或法人投資者可以與境內投資者在同等范圍內進行投資。
而我國《期貨公司管理辦法》第五十一條規(guī)定:“客戶開立賬戶,必須出具中國公民身份證明或者中國法人資格或者其他經濟組織資格的合法證件,中國證監(jiān)會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由此,國外法人、自然人還不能成為期貨交易市場的參與主體。在發(fā)達期貨市場,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期貨為例,非美國銀行的多空頭成交量是美國銀行的多空頭成交量的5.3倍至6.2倍。
在我國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QFII制度作為一種過渡性制度安排,可以有力推動期貨市場國際化進程。隨著2011年證監(jiān)會公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指引》,股指期貨領域率先引入了QFII制度,但只能從事套期保值交易,且對參與主體和資格認定要求嚴格。QFII可以通過兩種途徑參與期貨市場:一是作為客戶通過境內期貨公司代理參與,二是在我國法律允許交易所吸收境外會員的前提下,QFII可以作為交易所會員參與交易。從境外期貨市場來看,QFII制度一般是從金融期貨到商品期貨,隨著2012年《特殊單位客戶統(tǒng)一開戶業(yè)務操作指引(暫行)》的出臺,QFII進入商品期貨市場是大勢所趨。但是,我國商品期貨領域引入QFII制度還面臨一些障礙,如境外企業(yè)增值稅發(fā)票的開具問題。
境內投資者參與境外期貨市場
除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期貨市場外,還需要境內投資者參與境外期貨市場?!镀谪浗灰坠芾項l例》第四十三條規(guī)定:“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對境內單位或者個人從事境外商品期貨交易的品種進行核準。……境內單位或者個人從事境外期貨交易的辦法,由國務院期貨監(jiān)督管理機構會同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機構、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機構、外匯管理部門等有關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準后施行。”
但是,有關境內單位或者個人從事境外期貨交易的辦法一直沒有出臺。實質上,除31家國有企業(yè)根據2001年《國有企業(yè)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yè)務管理辦法》參與境外期貨交易、境內企業(yè)和個人通過境內三家具有境外期貨經紀業(yè)務試點資格(2011年批準)的期貨公司參與境外期貨交易外,目前我國境內客戶無法參與境外期貨交易。盡管企業(yè)和個人投資境外期貨市場缺乏合法途徑,但仍有大量投資者通過所謂的外盤交易投資境外期貨市場,如倫敦金屬交易所市場參與者40%以上來自中國。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既然“堵不勝堵”,不如采取“疏”的策略,放寬參與境外期貨交易客戶的資格標準,讓通過“地下渠道”參與外盤交易的投資者走上“陽光大道”。
在投資者參與境外期貨市場中,QDII制度無疑是一種現實的選擇。我國資本市場已經實行QDII制度,可以為期貨市場推行QDII制度提供經驗借鑒。2013年6月,大陸QDII可參與臺灣期貨交易,推動境內期貨市場與境外期貨市場接軌。隨著期貨市場國際化進程加快,除國有企業(yè)、QDII外,境內其他法人、自然人等客戶參與境外期貨市場的禁錮也應打破。
(esilk.net聲明:本網登載此文旨在傳遞更多行業(yè)資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