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庫資金管理改革提速 單一賬戶體系正逐步建立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3-06-01 10:56:00
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正在逐步建立 由央行代管的國庫資金開始計付利息
有關資料顯示,繼實行“分稅制”財政體制和新稅收制度之后,正在進行中的以政府預算管理制度為核心的財政體制改革,是較之以前“收入”層面更難的“支出”結構的調整。而建立現(xiàn)代國庫管理制度,是其中一項涉及整個財政管理的基礎性改革。2003年,被認為是財政領域“機制性、革命性、根本性改革”的財政國庫資金管理制度改革力度在逐步加大。
分管國庫改革的財政部副部長肖捷不久前在一次關于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會議上宣布:“2003年將加大國庫改革力度,新增約40個中央部門進行支付改革試點,約20個中央部門進行收入收繳改革試點。到2005年,財政資金的收付大體上將都按照新的收付制度運行?!蹦瓿?,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聯(lián)合發(fā)布《國庫存款計付利息管理暫行辦法》。從今年開始,由央行代為保管發(fā)放的國庫資金開始計付利息。上述不同層面上的兩項改革,前者能夠規(guī)范財政收支,加強管理監(jiān)督,從制度上防范腐敗現(xiàn)象的發(fā)生;而后者改進了傳統(tǒng)的財政資金管理方式,能夠使巨額國庫資金實現(xiàn)增值。
■單一賬戶制度從根本上防范了腐敗
國庫資金管理制度改革自2001年開始試點。2001年選擇了6家有代表性的部門進行支付制度改革試點,據(jù)了解,首批試點單位包括財政部以及水利部、科技部、國務院法制辦、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等6家單位。2002年擴大改革試點范圍,又增加了20多個試點單位。2003年,新增約40個中央部門進行支付改革試點,約20個中央部門進行收入收繳改革試點。據(jù)有關報道,到目前為止,中央共有38個部門及所屬795個基層預算單位進行了支付改革試點。
根據(jù)《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方案》,新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收付為主要形式。所謂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是指財政部代表政府在中國人民銀行設立一個賬戶,即國庫單一賬戶;所有財政性資金都通過該賬戶核算,同時,國庫單一賬戶還用于記錄和反映財政資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動。
現(xiàn)行的財政資金繳庫和撥付方式,是通過征收機關和預算單位設立多重賬戶分散進行的。預算單位重復和分散設立賬戶存在很多弊端:財政資金活動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實施有效管理和全面監(jiān)督;甚至出現(xiàn)腐敗現(xiàn)象。一位財政專家稱,這就像如果不實行“儲蓄實名”,每個儲戶手里都攥著一大把存折,就無法掌握每個儲戶手中究竟有多少存款。
而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所有財政性資金都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管理,收入直接繳入國庫或財政專戶,支出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支付到商品和勞務供應者或用款單位;此外一改預算單位自行開設賬戶的做法,統(tǒng)一由財政部門在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內(nèi)設立賬戶,并且每個預算單位只設立一個賬戶。從制度上規(guī)范了財政收支,防范腐敗現(xiàn)象的發(fā)生。
■計息只是國庫資金管理制度改革的前奏
據(jù)有關測算,目前我國每年的財政收入2萬億元左右,相應的存留在庫底的資金量約為4000億元?!秶鴰齑婵钣嫺独⒐芾頃盒修k法》規(guī)定,自2003年1月1日起對國庫存款計付利息。國庫存款利息的利率標準“暫按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單位活期存款利率計付”。此舉將每年為財政帶來約30億元的利息收入。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閻坤教授分析,不計利息的國庫存款管理方式,已經(jīng)在我國引發(fā)一系列復雜的問題。比如說,國庫存款不計息直接引發(fā)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矛盾。由于國庫庫底資金不計付存款利息,一些地方政府就支持地方財政把國庫資金套出國庫,千方百計使之增值。由于缺乏有效監(jiān)督,有的到地方商業(yè)銀行亂存亂放、變相抬高利率,擾亂金融秩序;有的亂投資、亂放貸,形成呆壞賬,使得預算資金的安全受到威脅。此外,國庫存款不計息也不利于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管理的軌道。
據(jù)了解,對財政存款計息是國際通行的方式。在閻坤教授看來,庫底資金的計息只是前奏。比計息更為重要的,是在確保國庫現(xiàn)金支出需要的前提下,實現(xiàn)國庫閑置現(xiàn)金余額最小化,投資收益最大化的一系列財政資金管理,即國庫資金的管理。
由閻坤等幾位財政專家近期完成的一項關于國庫管理體制改革的相關研究報告提出了國庫資金參與貨幣市場調節(jié)的主要運作方案:1.在財政與央行兩大部門間建立“定期會晤”機制;2.國庫賬戶設置與庫款資金生息實行銀行存款制、招投標制;3.確立及時全面的現(xiàn)金流預測機制;4.加強現(xiàn)金流管理,其核心思想是盡可能地加速資金入庫、延緩資金出庫,提高國庫資金使用效益;5.完善國債發(fā)行制度,運用短期國債、現(xiàn)金管理券方式調控國債市場;6.中央銀行運用國庫資金進行公開市場操作;7.組建國庫庫底資金操作室;8.加快國庫業(yè)務的電子化進程。
有關資料顯示,繼實行“分稅制”財政體制和新稅收制度之后,正在進行中的以政府預算管理制度為核心的財政體制改革,是較之以前“收入”層面更難的“支出”結構的調整。而建立現(xiàn)代國庫管理制度,是其中一項涉及整個財政管理的基礎性改革。2003年,被認為是財政領域“機制性、革命性、根本性改革”的財政國庫資金管理制度改革力度在逐步加大。
分管國庫改革的財政部副部長肖捷不久前在一次關于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會議上宣布:“2003年將加大國庫改革力度,新增約40個中央部門進行支付改革試點,約20個中央部門進行收入收繳改革試點。到2005年,財政資金的收付大體上將都按照新的收付制度運行?!蹦瓿?,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聯(lián)合發(fā)布《國庫存款計付利息管理暫行辦法》。從今年開始,由央行代為保管發(fā)放的國庫資金開始計付利息。上述不同層面上的兩項改革,前者能夠規(guī)范財政收支,加強管理監(jiān)督,從制度上防范腐敗現(xiàn)象的發(fā)生;而后者改進了傳統(tǒng)的財政資金管理方式,能夠使巨額國庫資金實現(xiàn)增值。
■單一賬戶制度從根本上防范了腐敗
國庫資金管理制度改革自2001年開始試點。2001年選擇了6家有代表性的部門進行支付制度改革試點,據(jù)了解,首批試點單位包括財政部以及水利部、科技部、國務院法制辦、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等6家單位。2002年擴大改革試點范圍,又增加了20多個試點單位。2003年,新增約40個中央部門進行支付改革試點,約20個中央部門進行收入收繳改革試點。據(jù)有關報道,到目前為止,中央共有38個部門及所屬795個基層預算單位進行了支付改革試點。
根據(jù)《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方案》,新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收付為主要形式。所謂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是指財政部代表政府在中國人民銀行設立一個賬戶,即國庫單一賬戶;所有財政性資金都通過該賬戶核算,同時,國庫單一賬戶還用于記錄和反映財政資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動。
現(xiàn)行的財政資金繳庫和撥付方式,是通過征收機關和預算單位設立多重賬戶分散進行的。預算單位重復和分散設立賬戶存在很多弊端:財政資金活動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實施有效管理和全面監(jiān)督;甚至出現(xiàn)腐敗現(xiàn)象。一位財政專家稱,這就像如果不實行“儲蓄實名”,每個儲戶手里都攥著一大把存折,就無法掌握每個儲戶手中究竟有多少存款。
而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所有財政性資金都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管理,收入直接繳入國庫或財政專戶,支出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支付到商品和勞務供應者或用款單位;此外一改預算單位自行開設賬戶的做法,統(tǒng)一由財政部門在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內(nèi)設立賬戶,并且每個預算單位只設立一個賬戶。從制度上規(guī)范了財政收支,防范腐敗現(xiàn)象的發(fā)生。
■計息只是國庫資金管理制度改革的前奏
據(jù)有關測算,目前我國每年的財政收入2萬億元左右,相應的存留在庫底的資金量約為4000億元?!秶鴰齑婵钣嫺独⒐芾頃盒修k法》規(guī)定,自2003年1月1日起對國庫存款計付利息。國庫存款利息的利率標準“暫按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單位活期存款利率計付”。此舉將每年為財政帶來約30億元的利息收入。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閻坤教授分析,不計利息的國庫存款管理方式,已經(jīng)在我國引發(fā)一系列復雜的問題。比如說,國庫存款不計息直接引發(fā)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矛盾。由于國庫庫底資金不計付存款利息,一些地方政府就支持地方財政把國庫資金套出國庫,千方百計使之增值。由于缺乏有效監(jiān)督,有的到地方商業(yè)銀行亂存亂放、變相抬高利率,擾亂金融秩序;有的亂投資、亂放貸,形成呆壞賬,使得預算資金的安全受到威脅。此外,國庫存款不計息也不利于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管理的軌道。
據(jù)了解,對財政存款計息是國際通行的方式。在閻坤教授看來,庫底資金的計息只是前奏。比計息更為重要的,是在確保國庫現(xiàn)金支出需要的前提下,實現(xiàn)國庫閑置現(xiàn)金余額最小化,投資收益最大化的一系列財政資金管理,即國庫資金的管理。
由閻坤等幾位財政專家近期完成的一項關于國庫管理體制改革的相關研究報告提出了國庫資金參與貨幣市場調節(jié)的主要運作方案:1.在財政與央行兩大部門間建立“定期會晤”機制;2.國庫賬戶設置與庫款資金生息實行銀行存款制、招投標制;3.確立及時全面的現(xiàn)金流預測機制;4.加強現(xiàn)金流管理,其核心思想是盡可能地加速資金入庫、延緩資金出庫,提高國庫資金使用效益;5.完善國債發(fā)行制度,運用短期國債、現(xiàn)金管理券方式調控國債市場;6.中央銀行運用國庫資金進行公開市場操作;7.組建國庫庫底資金操作室;8.加快國庫業(yè)務的電子化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