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憂外患圍逼蠶繭市場蠶農也要學會“過冬”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8-10-24 10:13:00
眼下,我(臨安)市沒有專業(yè)的蠶繭交易市場,大部分干繭都銷往嘉興、湖州等地區(qū)。我市最大的兩家干繭收購商是市絲綢有限公司和天風商業(yè)有限公司,他們最早都隸屬于市供銷總社,改制后成為活躍在我市蠶繭市場最顯眼的兩支主力軍。
“今年形勢不好,嘉興、湖州地區(qū)一開始就壓價,逼得兩大收購商非常謹慎?!笔泄╀N總社業(yè)務科科長胡景躍告訴記者,拿天風公司來說,直到前陣子春繭都還有部分積壓,秋繭收購量比往年大為減少,今年目前只收了1000多擔,往年常年收購量僅一季繭子就要收1萬擔。
收購市場看低,金融信貸收緊,資金周轉困難,讓我市許多蠶繭收購商變得極為謹慎,我市許多專業(yè)合作社今秋收購量都大為減少。河橋鎮(zhèn)唐昌蠶桑合作社負責人童國平從事蠶繭收購30多年,面對今年不景氣的市場,也以觀望為主,收購量較往年同期減少,“已經收來的繭子仍然擱在家里,行情不好,總不能虧本賣?!笔召徤虦p少收購,農戶的繭子只有兩條路子:要么賤賣,要么積壓在家里。
而嘉興、湖州地區(qū)市場之所以壓價,并非是我市蠶繭總體質量不高所致。如果說方格蔟推廣進度慢、沒有專業(yè)交易市場、蠶農非法購買蠶種、蠶桑種養(yǎng)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諸多因素導致的蠶繭質量總體不高是“內憂”。那么,國際大環(huán)境惡化、出口受阻就是“外患”。這“內憂外患”成為今秋蠶繭市場低迷的主要原因。受此影響,我市要“過冬”的并不只有工業(yè)企業(yè),蠶農也不例外。
市農技中心農作站副站長張科良告訴記者:“往年國際蠶繭市場雖有各種原因,比如設置貿易壁壘,導致出口受阻,但受自由貿易市場調節(jié),不可能持續(xù)時間太長,而今年的市場低迷從春繭收購就已經初顯端倪。”繭絲行情的持續(xù)走低,使得蠶農早就開始灰心了,管理更加懈怠,這也使得我市部分鄉(xiāng)鎮(zhèn)秋繭質量加速下滑。市農業(yè)局一項統(tǒng)計顯示,我市今年張種產繭44.83公斤,雖比去年略有增加,但這個數字與淳安、蘇北等產區(qū)相比并不理想。
此外,於潛一帶今秋蠶繭總體質量下滑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天氣。大概在9月中旬,於潛蠶農早秋繭開始上繭時碰上高溫,直接導致了出繭量減少,質量下滑,本來不看好的收購更加雪上加霜,低價出售實屬無奈。
對于部分地區(qū)蠶農毀桑的傷心之舉,一些有識之士表示,一方面,政府要拿出辦法鼓勵農戶重拾信心,渡過難關,畢竟眼下對于河橋這樣的蠶桑主產區(qū),要馬上大規(guī)模改變種養(yǎng)模式并不現實;另一方面,還是要以市場調節(jié)為主,在政府信息幫扶、政策激勵、技術指導的前提下,適當改變種養(yǎng)規(guī)模,調整種養(yǎng)結構和模式,未必是壞事——多管齊下,過了這個“嚴冬”,或許明年的春光會更加明媚。
信息來源:臨安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