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質疑給紡織品出口設減壓閥 發(fā)達國家并非重災區(qū)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4-12-23 08:16:00
中國政府加征出口關稅的舉措,象征意義更大。種種跡象顯示,美國對中國紡織品設限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實際上美國紡織行業(yè)已經處在安全之中了。
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崇泉12月10日對外界表示,在2005年紡織品配額取消后,中國將對部分紡織品采取從量稅計征方式加征出口關稅。他在發(fā)布這個消息的時候表示,此舉也是為了在配額取消后繼續(xù)保持和提高紡織出口行業(yè)的整體效益和長期的國際競爭力,是在認真聽取了有關行業(yè)組織、紡織服裝企業(yè)等多方意見的基礎上做出的決定。
中國不愿沖擊貿易伙伴
在新年即將到來,美國對中國紡織品是否設限的關鍵時刻,國內業(yè)界認為中國政府的這個舉措,其象征意義更大。種種跡象顯示,美國對中國紡織品設限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實際上美國紡織行業(yè)已經處在安全之中了。中國設出口稅,是保留對產品大量沖擊國際市場時的調節(jié)余地,也是給美國紡織品市場上了一把安全鎖。如果中國紡織品充斥全球市場,那樣可能會惡化中國同那些因紡織品貿易配額取消而遭受損失的國家的關系,對中國與東盟、美國、歐盟的貿易和戰(zhàn)略關系都有不利影響。
在中國做出設立出口關稅的決定后,12月16日《華盛頓郵報》發(fā)表社論明確反映了美國社會的主流民意,社論批評美國和歐盟出現(xiàn)的對中國紡織品設置新限的呼聲,呼吁美國和歐洲應頂住內部壓力,不要對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紡織品設置先發(fā)制人的障礙。
這篇社論說,發(fā)達國家如果不信守承諾,那將削弱目前貿易談判做出的新承諾的可信度。即便中國的市場份額真的擴大,也不宜用新的貿易壁壘來取代配額。更為明智的做法是向非洲、拉美和其他國家開放更大的市場空間,而不是拒絕履行對中國的承諾。
假想出的中國紡織品威脅
此前美國的擔心源于這樣一些預測:據(jù)美國一些機構提供的統(tǒng)計和預測,2003年中國的紡織品占全球份額17%,而在配額取消后的3年內,中國紡織品將迅速占領全球紡織品市場的一半。美國一些貿易預測機構預測,中國用不了兩年時間就會占據(jù)美國紡織品市場的2/3?;谶@種預測,今年11月美國幾個紡織生產商協(xié)會向美國政府提出了9項申請,要求啟動中國入世協(xié)議中的特殊保護機制,把中國產品的進口增幅限制在7.5%。
這是一個憑假設就斷定中國產品充斥美國市場而加以阻攔的無理要求。為此,中國政府隨即發(fā)出警告說,紡織品配額取消后,任何新的限制阻攔都會影響中美貿易關系,中國保留把這一提議提交給世貿組織的權利。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也發(fā)表了聲明,反對美國紡織品協(xié)議執(zhí)行委員會受理美國紡織生產行業(yè)提出的對中國紡織品延長配額限制的申請。
美國紡織生產商此舉不僅招來了中國紡織品行業(yè)內外的猛烈抨擊,也招來了美國進口商的猛烈抨擊,美國紡織服裝業(yè)進口商10月1日向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提出訴訟,要求中止美國政府對申請案的調查。
美國紡織業(yè)重心不在美國。
不久前,哈佛大學紡織和服裝研究中心發(fā)布了一份研究報告。該中心的阿伯納西教授和另一位長期跟蹤研究美國紡織品貿易問題的專家指出,全球紡織品貿易配額取消后,不會立即對美國的紡織品市場產生巨大沖擊,美國紡織品市場不可能被中國或印度等國大規(guī)模占領。因為遠途運輸和關稅對中國產品的競爭不利。報告指出,美國的服裝生產企業(yè)已經基本搬出美國,由于墨西哥、洪都拉斯這兩大美國服裝生產基地受到美國的保護享受零關稅,再加上緊靠美國市場,在捕捉瞬息萬變的服裝潮流方面,中國和印度無法比擬。今天美國的零售商的經營方式跟10年前完全不同,供貨期不斷縮短,花樣不斷翻新。生產廠家與美國越近越好。
另外,哈佛大學的兩位專家表示,墨西哥以及大多數(shù)加勒比海國家的廠家和美國的零售商早已建立了長期的業(yè)務關系,中國企業(yè)怎么打得進去?加上進口到美國的服裝都是零關稅,中國無論如何競爭不過。比如一條中國生產的牛仔褲,關稅成本就要增加1.8美元,比墨西哥生產的牛仔褲幾乎貴了1.6美元。而牛仔褲的勞動力成本并不貴,即便在美國一條牛仔褲的加工成本也只有1.6美元,中國有什么優(yōu)勢?他們認為,美國可以通過減免一些貿易伙伴進口關稅間接影響進口商的貨源,達保護美國紡織業(yè)的目的。
“重災區(qū)”不是發(fā)達國家
事實上,中美洲和與歐洲相鄰的地中海國家、東歐國家、部分非洲和南美等幾十個國家,早就成了發(fā)達國家的最惠國,能夠享受優(yōu)惠的關稅待遇。這些國家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占34%,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占31%。而中國目前只占美國市場份額的11%,歐盟的15%。
只有區(qū)域合作聯(lián)盟國家,被排斥在美國和歐盟貿易市場之外,它們的紡織產品最容易被擠出發(fā)達國家市場。在這些國家中,呼吁延長貿易配額保護的國家有50多個。它們都是像柬埔寨、孟加拉國這樣的國家。柬埔寨官員已經在多個場合呼吁,受到沖擊最大的是柬埔寨,直接影響100萬人的就業(yè)。柬埔寨和孟加拉國的官員已經呼吁世貿組織再對他們延長3年保護期。
今年10月初,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等國的大使和貿易官員與美國貿易官員進行了一次對話會。他們都向美國表達了延長配額期的意愿。
美國駐孟加拉國大使阿石雷·威爾斯說,他個人認為這種要求不可能得到滿足。因為事實一再證明,要想在世貿組織框架內達成任何協(xié)議至少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他建議南亞國家最好努力在出口產品多元化、增加產品競爭力方面多下功夫。 (青年參考)
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崇泉12月10日對外界表示,在2005年紡織品配額取消后,中國將對部分紡織品采取從量稅計征方式加征出口關稅。他在發(fā)布這個消息的時候表示,此舉也是為了在配額取消后繼續(xù)保持和提高紡織出口行業(yè)的整體效益和長期的國際競爭力,是在認真聽取了有關行業(yè)組織、紡織服裝企業(yè)等多方意見的基礎上做出的決定。
中國不愿沖擊貿易伙伴
在新年即將到來,美國對中國紡織品是否設限的關鍵時刻,國內業(yè)界認為中國政府的這個舉措,其象征意義更大。種種跡象顯示,美國對中國紡織品設限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實際上美國紡織行業(yè)已經處在安全之中了。中國設出口稅,是保留對產品大量沖擊國際市場時的調節(jié)余地,也是給美國紡織品市場上了一把安全鎖。如果中國紡織品充斥全球市場,那樣可能會惡化中國同那些因紡織品貿易配額取消而遭受損失的國家的關系,對中國與東盟、美國、歐盟的貿易和戰(zhàn)略關系都有不利影響。
在中國做出設立出口關稅的決定后,12月16日《華盛頓郵報》發(fā)表社論明確反映了美國社會的主流民意,社論批評美國和歐盟出現(xiàn)的對中國紡織品設置新限的呼聲,呼吁美國和歐洲應頂住內部壓力,不要對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紡織品設置先發(fā)制人的障礙。
這篇社論說,發(fā)達國家如果不信守承諾,那將削弱目前貿易談判做出的新承諾的可信度。即便中國的市場份額真的擴大,也不宜用新的貿易壁壘來取代配額。更為明智的做法是向非洲、拉美和其他國家開放更大的市場空間,而不是拒絕履行對中國的承諾。
假想出的中國紡織品威脅
此前美國的擔心源于這樣一些預測:據(jù)美國一些機構提供的統(tǒng)計和預測,2003年中國的紡織品占全球份額17%,而在配額取消后的3年內,中國紡織品將迅速占領全球紡織品市場的一半。美國一些貿易預測機構預測,中國用不了兩年時間就會占據(jù)美國紡織品市場的2/3?;谶@種預測,今年11月美國幾個紡織生產商協(xié)會向美國政府提出了9項申請,要求啟動中國入世協(xié)議中的特殊保護機制,把中國產品的進口增幅限制在7.5%。
這是一個憑假設就斷定中國產品充斥美國市場而加以阻攔的無理要求。為此,中國政府隨即發(fā)出警告說,紡織品配額取消后,任何新的限制阻攔都會影響中美貿易關系,中國保留把這一提議提交給世貿組織的權利。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也發(fā)表了聲明,反對美國紡織品協(xié)議執(zhí)行委員會受理美國紡織生產行業(yè)提出的對中國紡織品延長配額限制的申請。
美國紡織生產商此舉不僅招來了中國紡織品行業(yè)內外的猛烈抨擊,也招來了美國進口商的猛烈抨擊,美國紡織服裝業(yè)進口商10月1日向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提出訴訟,要求中止美國政府對申請案的調查。
美國紡織業(yè)重心不在美國。
不久前,哈佛大學紡織和服裝研究中心發(fā)布了一份研究報告。該中心的阿伯納西教授和另一位長期跟蹤研究美國紡織品貿易問題的專家指出,全球紡織品貿易配額取消后,不會立即對美國的紡織品市場產生巨大沖擊,美國紡織品市場不可能被中國或印度等國大規(guī)模占領。因為遠途運輸和關稅對中國產品的競爭不利。報告指出,美國的服裝生產企業(yè)已經基本搬出美國,由于墨西哥、洪都拉斯這兩大美國服裝生產基地受到美國的保護享受零關稅,再加上緊靠美國市場,在捕捉瞬息萬變的服裝潮流方面,中國和印度無法比擬。今天美國的零售商的經營方式跟10年前完全不同,供貨期不斷縮短,花樣不斷翻新。生產廠家與美國越近越好。
另外,哈佛大學的兩位專家表示,墨西哥以及大多數(shù)加勒比海國家的廠家和美國的零售商早已建立了長期的業(yè)務關系,中國企業(yè)怎么打得進去?加上進口到美國的服裝都是零關稅,中國無論如何競爭不過。比如一條中國生產的牛仔褲,關稅成本就要增加1.8美元,比墨西哥生產的牛仔褲幾乎貴了1.6美元。而牛仔褲的勞動力成本并不貴,即便在美國一條牛仔褲的加工成本也只有1.6美元,中國有什么優(yōu)勢?他們認為,美國可以通過減免一些貿易伙伴進口關稅間接影響進口商的貨源,達保護美國紡織業(yè)的目的。
“重災區(qū)”不是發(fā)達國家
事實上,中美洲和與歐洲相鄰的地中海國家、東歐國家、部分非洲和南美等幾十個國家,早就成了發(fā)達國家的最惠國,能夠享受優(yōu)惠的關稅待遇。這些國家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占34%,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占31%。而中國目前只占美國市場份額的11%,歐盟的15%。
只有區(qū)域合作聯(lián)盟國家,被排斥在美國和歐盟貿易市場之外,它們的紡織產品最容易被擠出發(fā)達國家市場。在這些國家中,呼吁延長貿易配額保護的國家有50多個。它們都是像柬埔寨、孟加拉國這樣的國家。柬埔寨官員已經在多個場合呼吁,受到沖擊最大的是柬埔寨,直接影響100萬人的就業(yè)。柬埔寨和孟加拉國的官員已經呼吁世貿組織再對他們延長3年保護期。
今年10月初,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等國的大使和貿易官員與美國貿易官員進行了一次對話會。他們都向美國表達了延長配額期的意愿。
美國駐孟加拉國大使阿石雷·威爾斯說,他個人認為這種要求不可能得到滿足。因為事實一再證明,要想在世貿組織框架內達成任何協(xié)議至少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他建議南亞國家最好努力在出口產品多元化、增加產品競爭力方面多下功夫。 (青年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