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思危:在適度發(fā)展與關注民生上求得新平衡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8-09-03 08:39:00
--我看下半年經濟新布局
確保發(fā)展和控制物價是對立的統一,既有矛盾,也可以相互促進,關鍵在于我們采取什么樣的政策,能保住拉動GDP的三大要素--投資、消費和進出口,以使GDP不會有太大下降。如果今年經濟增長能達到10%左右,通貨膨脹率控制在6%到7%左右,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衡點,能為明年打下好的開局。
我曾在兩個月前說過中國經濟正處在低谷的邊緣。因為我國經濟面臨內憂外患,內憂是通貨膨脹,加上遭受了年初的雪災和5月的地震災害,外患是全球經濟由于美國經濟放緩而步入困難之中,這些都對我國經濟有很大影響。兩個月過去了,我認為情況有好轉。先是消費價格指數迅速上漲的勢頭有所減緩,更重要的是中央政治局7月會議把下半年工作重點方針放在一保一控上,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
根據經濟周期理論,經濟發(fā)展總是有周期的,從我國的情形看,大概是十年一個周期。 1990年到2000年是一個周期,那時的特點是開頭漲得很猛,后七八年緩慢下降,增長率從14%下降到8.6%。第二個周期從2001年開始,特點是上升時間長,連續(xù)七年保持上升。所以,如果說2008年GDP增長速度低于2007年就叫拐點的話,那可以這么認為,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判斷我就不大認同了,因為拐點還有個含義是說可能以后就這么降下去了,我覺得不能這么說,只能說中國經濟周期進入了下降階段,但這個下降階段和前一個經濟周期比是短暫的:大約也就兩三年吧。這是我的看法。
宏觀調控從"雙防"轉向一保一控,其實大方向并沒有轉變,或者可以說是現在是"雙防一緊",緊縮貨幣政策根據現實的情況做了較大調整。我們下半年的目標就是一保和一控,要說在保的過程當中會有哪些措施與以往不同,那就是保住拉動GDP的三大要素--投資、消費和進出口,以使GDP不會有太大下降。
首先在投資上,我們要合理保證投資的有效運用,特別要增加對農業(yè)的投資,甚至短期內給一些補貼,重點保農業(yè),保高新技術企業(yè),保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那些產業(yè)。在消費上也是這樣,要推動消費,需要適當根據CPI的增長,保持人民收入與國民經濟同步增長。如果GDP增長10%,那人民收入也能增加10%,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工資隨著CPI調整、增加低收入群體補貼、提高低收入群體保障標準、尋找新的消費熱點等等,還包括銀行擴大個人信貸。我國個人信貸是很低的,目前在銀行總貸款規(guī)模里大概只占12%左右,而在國外,個人信貸要占到60%至70%。要讓民眾的收入能夠和經濟增長同步,還得讓民眾的存款不至于因為負利率而損失太多。因此我一再主張實行保值儲蓄等措施。
今年上半年財政收入超收了一萬億,有些人因此建議通過減稅來拉動內需,也有些人建議直接給民眾發(fā)紅包,有些地方比如廣東提出了工資要增長14%等等。我認為國家將來也會考慮這些問題的,但發(fā)紅包的做法不大現實,因為牽扯到你根據什么標準,然后就會有很多假的窮人冒出來。所以,我主張,在上半年財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3.3%的情況下,應該考慮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這樣同時也是一種刺激消費的做法。
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實行保值儲蓄,都是可以考慮的政策手段,但下半年能不能出臺我沒法預測。
在出口上,我們不能再出口那種高耗能的產品,因為這樣的話能源價格很高,對我們不合算,這牽扯到調整出口結構,也牽扯到出口地區(qū)的調整,因為對美的出口肯定會由于人民幣升值而減少,東方不亮西方亮,我們得向別的地方增加出口。
確保發(fā)展和控制物價,有人說它們之間是一對矛盾,我認為它們是對立的統一,既有矛盾,也可以相互促進,關鍵在于我們采取什么樣的政策。我認為今年經濟增長能達到10%左右,通貨膨脹率控制在6%到7%左右,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衡點,能為明年打下一個好的開局。
說到滯脹,我認為現在還沒有,10%的增長速度在世界范圍也不低,6%到7%的通貨膨脹率應該算是比較明顯的通貨膨脹,但是與現在世界各國的總體水平相比也并不算很高?,F在我們的工作關鍵就是要能夠居安思危,就像我名字一樣,要能夠預見到可能會有的挑戰(zhàn),及時采取預防性措施。
以我個人看法,下半年PPI增速差不多到頂了,一個因素是石油價格。油價從它的成本來看,就算把資源稅什么全加上它也不應該這么高,合理的油價應在100美元以下。 今年1月我去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那次在BBC直播節(jié)目里,有一位非洲產油國的證券交易所所長是位女士,大家問她,油價這么高,你有沒有負罪感?她說沒有,她很高興,因為油價高了,她的國家收入多了,人民生活可以改善。接著大家問她,你認為合理的油價是多少?她回答:60美元??梢娝灿X得油價過高是不合理的。隨著油價的回落,其他一些生產資料價格可能還會漲,但增幅會下降。所以,再看兩三月,到年底,PPI肯定會回落下來。
也是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問我,你們經濟增長超過11%,你高不高興?我說既高興又不高興,高興的是經濟快速增長,不高興的是人大定的增速是8%,年年超額。這反映了一個什么問題呢?說明我們把本該更多投入到環(huán)保、節(jié)能、教育、科技、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等方面的資源都投在經濟增長上了。所以我認為,還是按照中央提出的科學發(fā)展觀,要使經濟發(fā)展有一個適當的高速度,而不是盲目去追求高速度?,F在,是我們相應去調整的時候了。
按照科學發(fā)展觀的思想調整經濟結構,現在還遇到一個大難題就是人才。我們現在最缺乏兩類人才:企業(yè)管理人才與金融人才,我認為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輸出初級產品和農產品(000061);第二個階段輸出制成品;第三個階段輸出資本;第四個階段輸出知識,靠收專利費來賺錢。根據這個階段劃分,我國現在處在第一、第二階段上,輸出資本的比例還很小。我們累計引進外資7800億,輸出的資本累計是1000億,而且這1000億里,請注意,占第二位的是開曼群島,那里沒有任何工業(yè)、服務業(yè),實際上是在那注冊了公司再回來投資的,所以這叫出口轉內銷,或者叫假洋鬼子。如果把這部分去掉的話,我們對外投資大概只占引進外資的十分之一。輸出資本很少,也是因為我們缺乏這方面的人才,我們有這么大的外匯儲備,但是其中三分之一是買了美國債券,換句話說,就是把錢借給美國的金融資本家,他賺了錢付給我們債券利息,剩下的歸他,這實在是不得已的辦法,因為我們眼下還沒有能力來運用這個東西。
當然我們還缺乏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在輸出資本之后還有一個更高階段是輸出知識,而我們現在對外技術依存度要超過50%,假如老是這樣,我們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
上述所論,都是我們當前面臨的大挑戰(zhàn),并且還都不是短期就能解決的。而要說未來兩年最大的挑戰(zhàn),我看還是在改革與政府職能的轉變上。改革開放30年了,我們的成績非常顯著,但是改革已進入到攻堅階段,當前有四個關系要處理好:法治和人治的關系、公平和效率的關系、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集權和分權的關系。現在出臺的政策當然絕大部分是好的,但是也有一些政策會在不適當的時候起了不適當的作用,這就需要我們特別注意。所以,想要保持經濟平穩(wěn)、健康、長遠的發(fā)展,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是當前非常重要的任務。
信息來源:□ .成.思.?!?.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