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化纖原料關稅減讓對產業(yè)的影響分析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3-01-02 11:58:00
從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獲悉,從2003年1月1日起,我國將進一步降低進口關稅,3000多個稅目的稅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化纖及原料的進口關稅也將有不同程度的減讓。中國化纖經濟信息網分析員王松林最近就2003年化纖類產品關稅減讓的情況及可能對化纖工業(yè)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單位:%
-----------------------------------
貨品名稱 2002 2003 降度 備注
-----------------------------------
PX 5 4 20
PTA 12.8 11.8 7.8 預測今年PTA關稅在8%左右
MEG 8.8 7 11.4
PET 12.8 11.8 7.8
滌綸長絲 11.4 8.2 28.1
滌綸短纖 10.6 7.8 26.4
AN 6.5 6.5 0
腈綸 8.3 6.7 19.2
CPL 10.8 9 9.3
錦綸 10.6 7.8 26.4
-----------------------------------
分析以上關稅減讓表,可以看出兩個顯著特點:
一是原料關稅的總體水平高于纖維,平均下降程度小于纖維?;w原料平均下降幅度為9.7%,降幅最大的是PX,為20%,降幅最低的是丙烯腈,下降幅度為0?;瘜W纖維關稅的平均降幅為25%,其中滌綸長絲降幅最大,為28.1%。
我國化纖原料與纖維關稅的結構性問題一直存在。例如:2002年PTA、滌綸和滌綸紗的法定關稅分別為12.8%、10.6%和11.4%;己內酰胺、錦綸的法定關稅分別為10.8%和9.8%。根據國際慣例,應該是初級產品的關稅低于制成品的關稅,原料的關稅低于下游產品的關稅,以便充分保護和促進下游產業(yè)的發(fā)展。而我國從發(fā)展國內石油化工產業(yè)的發(fā)展角度出發(fā),一直在原料方面維持較高的關稅。這種情況的積極方面在于有助于保護我國原料產業(yè),國內原料企業(yè)與跨國石化企業(yè)相比,無論從規(guī)模還是競爭力上均處于弱勢;消極方面則突出表現(xiàn)在有可能誘發(fā)投資熱潮,新一輪的PTA投資熱潮就是明顯的例子,還會明顯提高纖維制造業(yè)和紡織行業(yè)的生產成本。
二、關稅水平依然高于亞洲其它國家。
合纖原料:韓國是8%,與日本差不多,臺灣等東盟成員處于5%以下的低水平,只有印度維持著25%的較高水平。2003年,中國的原料關稅綜合水平為8.3%,仍高于其他亞洲國家。
合纖長短纖維、紗線:臺灣是化纖生產國中關稅最低的,但較去年有所上調,(從1.25%調至1.5%,3.0%調至4.0%);韓國、泰國、印度尼西亞在10%以下,與日本差不多;印度仍維持20%的高關稅。
我國進口化纖產品主要來自我國臺灣、韓國和日本,加之其均是化纖原料的生產地,纖維成本要低很多,因此能以較低價格進入我國,對國內合纖工業(yè)形成很大沖擊。因此,維持一個較高的化纖原料關稅水平不利于下游產業(yè)的發(fā)展。
亞洲各國化纖制品關稅率比較如下:
-------------------------------
產品名稱 韓國 中國臺灣 泰國 印度尼西亞 印度 馬來西亞
-------------------------------
合纖原料
CPL 8.0 1.0 5.0 0 25.0 5.0
PTA 1.0 0 25.0 20.0
EG 1.0 0 25.0 10.0
AN 1.0 5.0 15.0 5.0
合纖短纖
滌綸 8.0 1.5 10.0 5.0 20.0 20.0
丙烯 0
合纖長絲
尼龍 8.0 1.5-4.0 10.0 5.0 20.0 5.0-20.0
滌綸 25.0
合纖紗線 8.0 4.0 10.0 5.0 20.0 10.0
-------------------------------
眾所周知,對于化纖生產企業(yè)而言,降低原料關稅是一個利好的消息。對于化纖原料生產企業(yè)而言,降低原料關稅雖然短時間內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利大于弊。業(yè)者分析,因關稅減讓形成的化纖原料產品市場競爭加劇有助于降低原料投資熱情。以2002年國內的新建PTA裝置熱潮為例。在我國聚酯工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國內PTA一直供不應求,PTA的進口依存度始終很高。隨著聚酯工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國內對PTA的需求與日俱增,過高的關稅使聚酯工業(yè)付出了極大的成本。因此,最近國內很多聚酯企業(yè)開始把資金投向PTA項目,且規(guī)模較大。如果任由這種投資熱情繼續(xù)發(fā)展下去,不久的將來很可能出現(xiàn)國內PTA供應過剩,導致PTA企業(yè)陷于困境。這一點應引起有關部門及業(yè)界的關注。
單位:%
-----------------------------------
貨品名稱 2002 2003 降度 備注
-----------------------------------
PX 5 4 20
PTA 12.8 11.8 7.8 預測今年PTA關稅在8%左右
MEG 8.8 7 11.4
PET 12.8 11.8 7.8
滌綸長絲 11.4 8.2 28.1
滌綸短纖 10.6 7.8 26.4
AN 6.5 6.5 0
腈綸 8.3 6.7 19.2
CPL 10.8 9 9.3
錦綸 10.6 7.8 26.4
-----------------------------------
分析以上關稅減讓表,可以看出兩個顯著特點:
一是原料關稅的總體水平高于纖維,平均下降程度小于纖維?;w原料平均下降幅度為9.7%,降幅最大的是PX,為20%,降幅最低的是丙烯腈,下降幅度為0?;瘜W纖維關稅的平均降幅為25%,其中滌綸長絲降幅最大,為28.1%。
我國化纖原料與纖維關稅的結構性問題一直存在。例如:2002年PTA、滌綸和滌綸紗的法定關稅分別為12.8%、10.6%和11.4%;己內酰胺、錦綸的法定關稅分別為10.8%和9.8%。根據國際慣例,應該是初級產品的關稅低于制成品的關稅,原料的關稅低于下游產品的關稅,以便充分保護和促進下游產業(yè)的發(fā)展。而我國從發(fā)展國內石油化工產業(yè)的發(fā)展角度出發(fā),一直在原料方面維持較高的關稅。這種情況的積極方面在于有助于保護我國原料產業(yè),國內原料企業(yè)與跨國石化企業(yè)相比,無論從規(guī)模還是競爭力上均處于弱勢;消極方面則突出表現(xiàn)在有可能誘發(fā)投資熱潮,新一輪的PTA投資熱潮就是明顯的例子,還會明顯提高纖維制造業(yè)和紡織行業(yè)的生產成本。
二、關稅水平依然高于亞洲其它國家。
合纖原料:韓國是8%,與日本差不多,臺灣等東盟成員處于5%以下的低水平,只有印度維持著25%的較高水平。2003年,中國的原料關稅綜合水平為8.3%,仍高于其他亞洲國家。
合纖長短纖維、紗線:臺灣是化纖生產國中關稅最低的,但較去年有所上調,(從1.25%調至1.5%,3.0%調至4.0%);韓國、泰國、印度尼西亞在10%以下,與日本差不多;印度仍維持20%的高關稅。
我國進口化纖產品主要來自我國臺灣、韓國和日本,加之其均是化纖原料的生產地,纖維成本要低很多,因此能以較低價格進入我國,對國內合纖工業(yè)形成很大沖擊。因此,維持一個較高的化纖原料關稅水平不利于下游產業(yè)的發(fā)展。
亞洲各國化纖制品關稅率比較如下:
-------------------------------
產品名稱 韓國 中國臺灣 泰國 印度尼西亞 印度 馬來西亞
-------------------------------
合纖原料
CPL 8.0 1.0 5.0 0 25.0 5.0
PTA 1.0 0 25.0 20.0
EG 1.0 0 25.0 10.0
AN 1.0 5.0 15.0 5.0
合纖短纖
滌綸 8.0 1.5 10.0 5.0 20.0 20.0
丙烯 0
合纖長絲
尼龍 8.0 1.5-4.0 10.0 5.0 20.0 5.0-20.0
滌綸 25.0
合纖紗線 8.0 4.0 10.0 5.0 20.0 10.0
-------------------------------
眾所周知,對于化纖生產企業(yè)而言,降低原料關稅是一個利好的消息。對于化纖原料生產企業(yè)而言,降低原料關稅雖然短時間內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利大于弊。業(yè)者分析,因關稅減讓形成的化纖原料產品市場競爭加劇有助于降低原料投資熱情。以2002年國內的新建PTA裝置熱潮為例。在我國聚酯工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國內PTA一直供不應求,PTA的進口依存度始終很高。隨著聚酯工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國內對PTA的需求與日俱增,過高的關稅使聚酯工業(yè)付出了極大的成本。因此,最近國內很多聚酯企業(yè)開始把資金投向PTA項目,且規(guī)模較大。如果任由這種投資熱情繼續(xù)發(fā)展下去,不久的將來很可能出現(xiàn)國內PTA供應過剩,導致PTA企業(yè)陷于困境。這一點應引起有關部門及業(yè)界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