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國家紡織業(yè)發(fā)展狀況簡析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2-11-26 12:13:00
亞洲國家(地區(qū))的紡織業(yè)發(fā)展已有顯著的變化,2002年度將會是一個轉折點。上年度亞洲國家的紡織品出口,除中國大陸(成長2%)及越南(成長15%)之外,普遍不佳。導致出口衰退的原因包括:美國經濟衰退、日本消費停滯、中國大陸提高自我供給,以及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主要國家衰退情形如下:
韓國:出口值達158億美元,衰退14%:紗、布及成衣均衰退,聚酯長纖梭織布更衰退24%以上。
臺灣地區(qū):出口值為126億美元,衰退17%,紗、布及成衣均衰退。
印尼: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衰退,全年度出口降至66億美元,衰退20%。
泰國:衰退6%,出口值僅52億美元。
現(xiàn)針對印尼及泰國的紡織業(yè)發(fā)展狀況簡述如下。
一、印尼
勞動成本及能源費用急速增加,推動價格競爭優(yōu)勢:印尼的勞動成本及能源費用急速增加,而紡織產品價格則持續(xù)下滑,顯見紡織及成衣工業(yè)在生產及行銷方面面臨雙重問題。印尼每月基本工資自1998年不斷上升,2001年紡紗廠工人每月工資為 79美元,預料今年將再上漲20%。電力及燃料費用亦有可觀調漲,印尼政府雖予補貼,但礙于國際貨幣基金規(guī)定,已逐漸減少補貼。
棉紡業(yè)擴張速度趨緩:過去幾年間的市場停滯,導致棉紡設備擴充速度減緩,產量增長率達4—5%,約達800萬紡綻。
二、泰國
在亞洲的紡織及成衣工業(yè)中,泰國是屬于精巧型的。泰國產業(yè)規(guī)模不如中國大陸,生產成本不似印尼低,技術也不如韓國與臺灣先進:但是策略得宜,20世紀90年代中期增長較快,然而1997年7月泰銖貶值引起的經濟危機,對其造成重大打擊。
美國為其最大成衣出口市場:2001年泰國紡織產品出口值衰退5.8%,為53億美元,其中成衣出口占60%,最大出口市場為美國,占2001年成衣出口的55%。盡管2001年美國經濟衰退且遭逢“9·11”攻擊事件,泰國對美出口值僅小跌3.9%。而輸銷歐盟(第二出口市場)及日本(第三出口市場)則分別衰退10.7%及6.3%。
2005年解除配額設限后成衣輸美將遭受致命沖擊:在配額的限制下,高競爭力國家無法自由增加出口,而競爭力差的國家則反受益于配額屏障而保有出口機會。一旦配額解除,不具競爭力國家的出口將急速萎縮。以無配額限制的日本成衣進口市場變化為例,1996年日本自泰國進口成衣5662.8萬件, 2001年降為4419萬件,減少22%。而同時期自中國人陸進口大增74%,達到27.4073億件。以此趨勢預測,2005年解除配額設限后泰國成衣輸美將遭受致命沖擊。其自救之道,其一為降低每人勞動成本;其二為開發(fā)精致產品,避免與一般商品競爭。
曼谷計劃2012年成為國際時尚中心:泰國希望將自有品牌產品推上國際舞臺以增加附加價值。目前OEM仍為泰國成衣業(yè)主要商業(yè)模式,泰國政府計劃讓曼谷在2012年成為與紐約、倫敦、東京等地齊名的國際時尚中心。為此泰國政府于2003年之后三年間,將由政府投資26.9億泰銖,以及自成衣、皮革及珠寶等相關產業(yè)籌募10.5億泰銖,來進行培育設計人才等工作。
聚酯纖維產能持續(xù)擴充,供需不平衡仍將繼續(xù):泰國國內聚酯纖維需求為931噸(短纖515噸、長纖416噸),尚不及國內總產量的1/2。泰國棉紡設備在2001及2002年增加20多萬紡錠,聚酯纖維仍持續(xù)擴充產能,預計2003年將達到2517噸(短纖1497噸,長纖1020噸)。在亞洲中國大陸為聚酯纖維最大的制造國與消費國,目前正通過擴充產能增加產量。而臺灣地區(qū)及韓國則高度依賴中國大陸聚酯纖維市場??傊?,亞洲的聚酯供需不平等仍將繼續(xù)。
韓國:出口值達158億美元,衰退14%:紗、布及成衣均衰退,聚酯長纖梭織布更衰退24%以上。
臺灣地區(qū):出口值為126億美元,衰退17%,紗、布及成衣均衰退。
印尼: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衰退,全年度出口降至66億美元,衰退20%。
泰國:衰退6%,出口值僅52億美元。
現(xiàn)針對印尼及泰國的紡織業(yè)發(fā)展狀況簡述如下。
一、印尼
勞動成本及能源費用急速增加,推動價格競爭優(yōu)勢:印尼的勞動成本及能源費用急速增加,而紡織產品價格則持續(xù)下滑,顯見紡織及成衣工業(yè)在生產及行銷方面面臨雙重問題。印尼每月基本工資自1998年不斷上升,2001年紡紗廠工人每月工資為 79美元,預料今年將再上漲20%。電力及燃料費用亦有可觀調漲,印尼政府雖予補貼,但礙于國際貨幣基金規(guī)定,已逐漸減少補貼。
棉紡業(yè)擴張速度趨緩:過去幾年間的市場停滯,導致棉紡設備擴充速度減緩,產量增長率達4—5%,約達800萬紡綻。
二、泰國
在亞洲的紡織及成衣工業(yè)中,泰國是屬于精巧型的。泰國產業(yè)規(guī)模不如中國大陸,生產成本不似印尼低,技術也不如韓國與臺灣先進:但是策略得宜,20世紀90年代中期增長較快,然而1997年7月泰銖貶值引起的經濟危機,對其造成重大打擊。
美國為其最大成衣出口市場:2001年泰國紡織產品出口值衰退5.8%,為53億美元,其中成衣出口占60%,最大出口市場為美國,占2001年成衣出口的55%。盡管2001年美國經濟衰退且遭逢“9·11”攻擊事件,泰國對美出口值僅小跌3.9%。而輸銷歐盟(第二出口市場)及日本(第三出口市場)則分別衰退10.7%及6.3%。
2005年解除配額設限后成衣輸美將遭受致命沖擊:在配額的限制下,高競爭力國家無法自由增加出口,而競爭力差的國家則反受益于配額屏障而保有出口機會。一旦配額解除,不具競爭力國家的出口將急速萎縮。以無配額限制的日本成衣進口市場變化為例,1996年日本自泰國進口成衣5662.8萬件, 2001年降為4419萬件,減少22%。而同時期自中國人陸進口大增74%,達到27.4073億件。以此趨勢預測,2005年解除配額設限后泰國成衣輸美將遭受致命沖擊。其自救之道,其一為降低每人勞動成本;其二為開發(fā)精致產品,避免與一般商品競爭。
曼谷計劃2012年成為國際時尚中心:泰國希望將自有品牌產品推上國際舞臺以增加附加價值。目前OEM仍為泰國成衣業(yè)主要商業(yè)模式,泰國政府計劃讓曼谷在2012年成為與紐約、倫敦、東京等地齊名的國際時尚中心。為此泰國政府于2003年之后三年間,將由政府投資26.9億泰銖,以及自成衣、皮革及珠寶等相關產業(yè)籌募10.5億泰銖,來進行培育設計人才等工作。
聚酯纖維產能持續(xù)擴充,供需不平衡仍將繼續(xù):泰國國內聚酯纖維需求為931噸(短纖515噸、長纖416噸),尚不及國內總產量的1/2。泰國棉紡設備在2001及2002年增加20多萬紡錠,聚酯纖維仍持續(xù)擴充產能,預計2003年將達到2517噸(短纖1497噸,長纖1020噸)。在亞洲中國大陸為聚酯纖維最大的制造國與消費國,目前正通過擴充產能增加產量。而臺灣地區(qū)及韓國則高度依賴中國大陸聚酯纖維市場??傊?,亞洲的聚酯供需不平等仍將繼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