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再風光的香云紗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6-10-20 09:22:00
一種穿起來會沙沙作響的絲綢,一種因此而獲得美譽的織物,曾經(jīng)有過不菲的“身價”,卻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瀕于消亡……
不再風光的香云紗

給香云紗染色是一項吃力的活兒,但從業(yè)者大都是當?shù)厝?,也許是為了保證神秘的配方不會外泄

烈日蒸烤后能洗個澡,是件快樂的事情

清晨,工人將一匹匹染上茨莨汁的蠶繭絲織布攤開,鋪在草地上,把挖來的黑泥均勻抹在布料上。這些泥是從沒被污染過的河段中取回來的,摸起來非常潤滑,所含的硫酸亞鐵不多不少,剛好符合染織香云紗的要求

制成綢衫的香云紗不失傳統(tǒng)的古典美

等陽光將布料上的黑泥水分吸干后,工人將布料又放到河水里漂洗,再涂抹,曝曬,攤霧,循環(huán)反復(fù),完成了三洗九蒸十八曬共幾十道工序,白白的紗綢便從淺紅色變成黑褐色

在香云紗的制作過程中,幾乎都離不開陽光
年長者都會記得,電影《紅色娘子軍》中的反派人物“南霸天”,總是穿著一身閃光發(fā)亮的黑色綢衫。由于穿在身上走路會“沙沙”作響,所以最初叫“響云紗”,后人以諧音叫作“香云紗”。由于奇特的生產(chǎn)工藝,它曾是中國“身價”最高的絲綢,成為舊時富人首選的夏季衣料。
廣東的順德,曾是我國著名的紗綢曬莨加工基地。據(jù)史料記載,早在明永樂年間(約15世紀),就開始生產(chǎn)并出口香云紗。上世紀30年代,香云紗生產(chǎn)達到鼎盛時期,主要銷往泰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上海的富豪們也將此視為高尚服飾和炫耀之物,價格可比黃金。當時,順德有香云紗工廠500多家,1萬多名工人,日產(chǎn)香云紗4000多米。然而,到了上世紀50年代末,隨著化纖棉織物的興起,香云紗產(chǎn)量逐年下降。至1980年代末,很多廠關(guān)門、轉(zhuǎn)產(chǎn),市面上再難得一見了。目前的香云紗,主要被用于官方賀禮或當作公關(guān)場合上的禮服。
順德倫教鎮(zhèn)的成藝曬莨廠的負責人梁珠表示,能延續(xù)香云紗最后一脈香火的,全國目前只有他一家作坊。全廠100多名工人均來自當?shù)鼗蜞徑貐^(qū),沒有外來工。
72歲的梁師傅說,香云紗從產(chǎn)生那天起到現(xiàn)在,基本的生產(chǎn)工序和傳統(tǒng)工藝就從沒改變過,有著現(xiàn)代技術(shù)難以破譯的奇特密碼。上世紀90年代,一個日本紡織業(yè)的工程師來到廠里,企圖解開這種神秘的工藝。他拿出各種儀器,測試太陽光的熱度、強度、紫外線,又挖了用于加工香云紗的草皮和泥做分析研究,可最終失望而歸。
“可以說,香云紗的生產(chǎn)面臨著商機,也面臨著危機?!闭劦较阍萍喌陌l(fā)展前景時,梁師傅喜憂參半。
據(jù)了解,廠里40多名工人中,真正懂得制作香云紗絕技的,只有10人左右,且個個年屆七旬。由于香云紗的制作要經(jīng)受長期日曬,勞動強度大,年輕人都不愿意學,廠里招收新學徒時,竟沒人報名?!拔业膬鹤幼銎嚿猓辉敢鈱W這個。”梁師傅說。此外,香云紗的發(fā)展還面臨著土地的制約,由于沒有足夠的草場晾曬,想擴大生產(chǎn)規(guī)模很難。
每年的3月初到11月底,是曬莨的季節(jié),工人們每天要從清晨3時多忙到下午4時,其間要忍受烈日的煎熬。梁師傅說,只有用這種最原始最古老的方法,才能使香云紗陰陽兩面獲得最理想的效果。而他們的后人能否傳承和延續(xù)香云紗的神話,恐怕就無人知曉了。
信息來源: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