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日報預測紡織品貿易糾紛結局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5-06-07 08:02:00
在中國與歐美紡織品爭端不斷升溫之際,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突然表示,他對歐中雙方通過協(xié)商解決紡織品貿易問題表示樂觀,并說歐盟尋求一個“全面協(xié)商解決辦法”。曼德爾森的表態(tài)使中歐貿易爭端的緊張氣氛稍見緩和,但解決問題困難仍多,不可盲目樂觀。至于中美之間,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已到了北京,美國政府貿易談判代表波特曼日內亦將抵京,他們將同吳儀、薄煕來等高層官員磋商,能否給解決紡織品糾紛帶來轉機,仍待觀察。
上月,美國宣布對中國總值達200億美元的紡織品實施進口限制,并揚言繼續(xù)采取進一步的措施,之后,歐盟也宣布以5月底為期限,要求同中國正式磋商解決T恤和麻紗兩類紡織品進口負增問題,否則將對中國產品進一步設限。面對美、歐咄咄逼人的進逼,中國不得不作出反擊,宣布對今年1月1日起開始征收的148項紡織品中的78項產品停止征收出口關稅,而原定于6月1日對相關產品提高或降低出口關稅的措施亦同時取消,紡織品貿易糾紛繼續(xù)升溫。
這次貿易磨擦緣起于中國今年以來對美、歐兩地紡織品出口的急速增長。其原因是在配額措施被取消之后,中國紡織品對兩地的出口出現(xiàn)了恢復性增長,這本屬正?,F(xiàn)象,并非因中國不規(guī)則傾銷行為導致的結果。況且,如果將紡織品出口量放到中國對美、歐貿易總額中來量度,其所占比率不升反降??梢?,美、歐拿中國紡織品做文章,是“小題大作”,讓人懷疑它們另有所圖。
紡織品磨擦既然不是中國本身的問題,那便是對方保護主義在作祟,保護主義向為美、歐慣用貿易武器。中美間長期存在的巨額貿易逆差,更易使中國紡織品成為美方的“把柄”;而歐盟方面,由于其經濟增長放緩,前景暗淡,保護主義抬頭(法、荷公投否決歐盟憲法條約可見一斑),因此也拿中國進口急升的紡織品開刀;再者,一直都在迫人民幣升値的美、歐雙方,似乎都想將紡織品問題作為他們施壓和談判的籌碼,遂使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政治化”,但中國反對把人民幣與紡織品問題掛鉤。
紡織業(yè)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產業(yè),關系到1900萬工人的飯碗,其中許多人是低收入的家庭,歐美對華紡品設限,勢必影響許多人的就業(yè)與生計,中國在這個行業(yè)的回旋退讓余地可說幾乎沒有。再說,中國的紡織品多屬價格較低的中低文件產品,而這些產品利潤中,有80%落到進口國的商家袋中,中國工人所獲其實非常微薄,耕的是紡織業(yè)中的瘠土。中國要賣8億件襯衫,才能買回一架A380空中巴士,這本身已很不合理。如果美、歐連這塊瘠土和薄利都不給中國,說得過去嗎?還能叫公平公正的貿易嗎?
中國為了緩和矛盾、抑制紡品出口的過快增長,本于5月20日自動宣布調高74種出口紡織品的稅率,表達與美、歐解決問題的誠意,但并未獲得對方的積極響應,才被迫收回上述措施,迎接兩面夾擊強硬挑戰(zhàn)。
從目前情況看,由于美、歐、中都有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意愿,因此,立即爆發(fā)貿易戰(zhàn)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能以和為貴,談出個大家都可接受的共贏辦法,那是中國最希望見到的結局。但如果對方要價太高,無法談攏,中國剩下的選擇就只有兩個,一是訴諸世界貿易組織,要求仲裁,但過往的經驗表明這種做法不會有甚么實效。而最壞的結果,將是以貿易戰(zhàn)來解決問題,這種兩敗俱傷的結局發(fā)生的機會雖然不高,但中國要有心理準備。
上月,美國宣布對中國總值達200億美元的紡織品實施進口限制,并揚言繼續(xù)采取進一步的措施,之后,歐盟也宣布以5月底為期限,要求同中國正式磋商解決T恤和麻紗兩類紡織品進口負增問題,否則將對中國產品進一步設限。面對美、歐咄咄逼人的進逼,中國不得不作出反擊,宣布對今年1月1日起開始征收的148項紡織品中的78項產品停止征收出口關稅,而原定于6月1日對相關產品提高或降低出口關稅的措施亦同時取消,紡織品貿易糾紛繼續(xù)升溫。
這次貿易磨擦緣起于中國今年以來對美、歐兩地紡織品出口的急速增長。其原因是在配額措施被取消之后,中國紡織品對兩地的出口出現(xiàn)了恢復性增長,這本屬正?,F(xiàn)象,并非因中國不規(guī)則傾銷行為導致的結果。況且,如果將紡織品出口量放到中國對美、歐貿易總額中來量度,其所占比率不升反降??梢?,美、歐拿中國紡織品做文章,是“小題大作”,讓人懷疑它們另有所圖。
紡織品磨擦既然不是中國本身的問題,那便是對方保護主義在作祟,保護主義向為美、歐慣用貿易武器。中美間長期存在的巨額貿易逆差,更易使中國紡織品成為美方的“把柄”;而歐盟方面,由于其經濟增長放緩,前景暗淡,保護主義抬頭(法、荷公投否決歐盟憲法條約可見一斑),因此也拿中國進口急升的紡織品開刀;再者,一直都在迫人民幣升値的美、歐雙方,似乎都想將紡織品問題作為他們施壓和談判的籌碼,遂使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政治化”,但中國反對把人民幣與紡織品問題掛鉤。
紡織業(yè)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產業(yè),關系到1900萬工人的飯碗,其中許多人是低收入的家庭,歐美對華紡品設限,勢必影響許多人的就業(yè)與生計,中國在這個行業(yè)的回旋退讓余地可說幾乎沒有。再說,中國的紡織品多屬價格較低的中低文件產品,而這些產品利潤中,有80%落到進口國的商家袋中,中國工人所獲其實非常微薄,耕的是紡織業(yè)中的瘠土。中國要賣8億件襯衫,才能買回一架A380空中巴士,這本身已很不合理。如果美、歐連這塊瘠土和薄利都不給中國,說得過去嗎?還能叫公平公正的貿易嗎?
中國為了緩和矛盾、抑制紡品出口的過快增長,本于5月20日自動宣布調高74種出口紡織品的稅率,表達與美、歐解決問題的誠意,但并未獲得對方的積極響應,才被迫收回上述措施,迎接兩面夾擊強硬挑戰(zhàn)。
從目前情況看,由于美、歐、中都有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意愿,因此,立即爆發(fā)貿易戰(zhàn)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能以和為貴,談出個大家都可接受的共贏辦法,那是中國最希望見到的結局。但如果對方要價太高,無法談攏,中國剩下的選擇就只有兩個,一是訴諸世界貿易組織,要求仲裁,但過往的經驗表明這種做法不會有甚么實效。而最壞的結果,將是以貿易戰(zhàn)來解決問題,這種兩敗俱傷的結局發(fā)生的機會雖然不高,但中國要有心理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