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中國經濟的“五大疑問”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4-03-15 09:03:00
第一個疑問: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是否還能持續(xù)下去?
中國政府公布的2003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率為9.1%(速報值),預計2004年也能達到8%的增長率。
從日本的經驗上看,GDP沖破1萬億美元大關后,經濟增長開始加劇。日本的GDP在1979年達到1萬億美元,為此日本在戰(zhàn)后付出了30年時間。但日本以后僅用了7年就達到了2萬億美元。
中國在2000年實現了1萬億美元的目標,所以可能到2006年將超過法英兩國躍居世界第4位,2010年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經濟第3大國,到2020年前后將與世界第2位的日本并頭齊肩,并有可能超過日本。最終在2050年前后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老大。
中國手機的普及數量在2003年9月底達到2億5000萬臺,超過了美國的1億5000萬臺的數量,躍居世界第一。中國的啤酒、鋼鐵、銅的消費量也獨占鰲頭。中國第一的行業(yè)今后還將不斷擴大。
第二個疑問:國際商品價格上漲是不是中國造成的?
以前認為“中國輸出通貨緊縮”的觀點在日本媒體中占了大部分,但最近又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的進口導致國際商品價格上漲。2003年,中國國內的鋼鐵生產量為2億2000萬~2億3000萬噸,高出日本一倍,但這還不夠消費,中國進口了3000萬噸左右的鋼材。顯而易見,中國的需求給了國際鋼鐵價格以很大的影響。
中國在機床生產上也是世界第一,其市場規(guī)模在2002年為57億美元,但國內只生產了市場上銷售的45%,余下的55%是從國外進口的,其結果導致了機床價格的上升。廢紙、重油、大豆等等都因為中國國內旺盛的需求而出現價格上升。從中國到歐美的海上運輸增加,使海運運費攀升。
但應該看到,日本的高爐、海運、機床、建筑機械等業(yè)績的好轉,其背后均有中國需求的背景。
第三個疑問:中國有沒有令人擔心的問題?
中國經濟出現了三個泡沫兆頭,其分別是投資、銀行貸款及貨幣供應。去年1~9月的固定資產(設備、不動產)投資比前年同時期增加了約31%,其中不動產投資增加了34%,設備投資在鋼鐵、紡織、機械方面尤為劇烈;在汽車產業(yè)上,國內外廠家也競相增加了投資。中國經濟明顯處于過熱狀態(tài)。
銀行貸款在2003年1~9月比去年增加了23%,只看新增貸款的話,比前一年猛增了90%以上。因為取得貸款的多為國營企業(yè),所以這些貸款有可能在今后成為銀行的不良債券。
2003年1~9月的貨幣供應也增加了20%。美邦儲主席格林斯潘就在去年的講話中談到了中國通貨膨脹的可能性。
第四個疑問:不良債券問題是否很嚴重?
中國政府向四大國有銀行注入了國有資金,在努力提高銀行的自我資產比率,但這樣的對策能發(fā)揮多大的作用還不清楚,認為不良債券問題有可能使中國的經濟增長出現挫折的觀點,決非言過其實。
中國金融機關的不良債權比率在2002年年底是24.1%,是日本城市銀行、地方銀行的比率(2003年3月財政年度)的1.3倍。從與GDP的比率上看,也是日本的4倍??梢妴栴}是非常嚴峻的。
最近的貸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銀行要降低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的不良債權的比率,各行在2002年年底的比率為26%,要在2005年以前降低到15%。但這樣一來放貸的分母變大,其結果有可能產生出新的不良債權,其危險程度在增高。
2007年中國將對外國銀行完全開放人民幣業(yè)務,于是在服務、人才、工資等方面處于劣勢的中國金融機關將不可避免地直面嚴峻的狀況。
2003年3月發(fā)生的“南京愛立信事件”已經說明了一些問題。南京愛立信是南京最大的外資企業(yè),也是經營最好的企業(yè),它過去融資時主要找中國國內的銀行,但現在它去找花旗銀行了。中國的銀行今后如果不進行徹底改革的話,類似的事件還會不斷發(fā)生。
第五個疑問:國有企業(yè)的改革有進展嗎?
中國國有企業(yè)改革的進展比一般人想像的要快得多。國有企業(yè)的就業(yè)人數已經減少了3000萬人,吸收他們去工作的則是私營或個人經營的企業(yè)。
國有企業(yè)正在引進競爭機制。計算機廠家中最大的企業(yè)是聯想集團有限公司,那里實行了“末位淘汰制”,采用了公司職員相互評價業(yè)務的制度。每6個月按優(yōu)秀、合格、要改善三個階段進行評定,兩次被評為“要改善”的人,就會被解雇。通過這個制度讓公司職員之間有種危機感和緊張感,以確保公司的成功和利益的增加。
聯想把業(yè)績評定的結果在職工食堂里張榜公布,采用這樣的制度在大多數日本企業(yè)看來是不可想像的。相比之下,日本企業(yè)依然殘存著有損于形成有效激勵的制度。 (文章由日本《東洋經濟》周刊專供《經濟》雜志,作者單位:三井物產戰(zhàn)略研究所中國經濟中心主任)
中國政府公布的2003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率為9.1%(速報值),預計2004年也能達到8%的增長率。
從日本的經驗上看,GDP沖破1萬億美元大關后,經濟增長開始加劇。日本的GDP在1979年達到1萬億美元,為此日本在戰(zhàn)后付出了30年時間。但日本以后僅用了7年就達到了2萬億美元。
中國在2000年實現了1萬億美元的目標,所以可能到2006年將超過法英兩國躍居世界第4位,2010年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經濟第3大國,到2020年前后將與世界第2位的日本并頭齊肩,并有可能超過日本。最終在2050年前后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老大。
中國手機的普及數量在2003年9月底達到2億5000萬臺,超過了美國的1億5000萬臺的數量,躍居世界第一。中國的啤酒、鋼鐵、銅的消費量也獨占鰲頭。中國第一的行業(yè)今后還將不斷擴大。
第二個疑問:國際商品價格上漲是不是中國造成的?
以前認為“中國輸出通貨緊縮”的觀點在日本媒體中占了大部分,但最近又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的進口導致國際商品價格上漲。2003年,中國國內的鋼鐵生產量為2億2000萬~2億3000萬噸,高出日本一倍,但這還不夠消費,中國進口了3000萬噸左右的鋼材。顯而易見,中國的需求給了國際鋼鐵價格以很大的影響。
中國在機床生產上也是世界第一,其市場規(guī)模在2002年為57億美元,但國內只生產了市場上銷售的45%,余下的55%是從國外進口的,其結果導致了機床價格的上升。廢紙、重油、大豆等等都因為中國國內旺盛的需求而出現價格上升。從中國到歐美的海上運輸增加,使海運運費攀升。
但應該看到,日本的高爐、海運、機床、建筑機械等業(yè)績的好轉,其背后均有中國需求的背景。
第三個疑問:中國有沒有令人擔心的問題?
中國經濟出現了三個泡沫兆頭,其分別是投資、銀行貸款及貨幣供應。去年1~9月的固定資產(設備、不動產)投資比前年同時期增加了約31%,其中不動產投資增加了34%,設備投資在鋼鐵、紡織、機械方面尤為劇烈;在汽車產業(yè)上,國內外廠家也競相增加了投資。中國經濟明顯處于過熱狀態(tài)。
銀行貸款在2003年1~9月比去年增加了23%,只看新增貸款的話,比前一年猛增了90%以上。因為取得貸款的多為國營企業(yè),所以這些貸款有可能在今后成為銀行的不良債券。
2003年1~9月的貨幣供應也增加了20%。美邦儲主席格林斯潘就在去年的講話中談到了中國通貨膨脹的可能性。
第四個疑問:不良債券問題是否很嚴重?
中國政府向四大國有銀行注入了國有資金,在努力提高銀行的自我資產比率,但這樣的對策能發(fā)揮多大的作用還不清楚,認為不良債券問題有可能使中國的經濟增長出現挫折的觀點,決非言過其實。
中國金融機關的不良債權比率在2002年年底是24.1%,是日本城市銀行、地方銀行的比率(2003年3月財政年度)的1.3倍。從與GDP的比率上看,也是日本的4倍??梢妴栴}是非常嚴峻的。
最近的貸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銀行要降低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的不良債權的比率,各行在2002年年底的比率為26%,要在2005年以前降低到15%。但這樣一來放貸的分母變大,其結果有可能產生出新的不良債權,其危險程度在增高。
2007年中國將對外國銀行完全開放人民幣業(yè)務,于是在服務、人才、工資等方面處于劣勢的中國金融機關將不可避免地直面嚴峻的狀況。
2003年3月發(fā)生的“南京愛立信事件”已經說明了一些問題。南京愛立信是南京最大的外資企業(yè),也是經營最好的企業(yè),它過去融資時主要找中國國內的銀行,但現在它去找花旗銀行了。中國的銀行今后如果不進行徹底改革的話,類似的事件還會不斷發(fā)生。
第五個疑問:國有企業(yè)的改革有進展嗎?
中國國有企業(yè)改革的進展比一般人想像的要快得多。國有企業(yè)的就業(yè)人數已經減少了3000萬人,吸收他們去工作的則是私營或個人經營的企業(yè)。
國有企業(yè)正在引進競爭機制。計算機廠家中最大的企業(yè)是聯想集團有限公司,那里實行了“末位淘汰制”,采用了公司職員相互評價業(yè)務的制度。每6個月按優(yōu)秀、合格、要改善三個階段進行評定,兩次被評為“要改善”的人,就會被解雇。通過這個制度讓公司職員之間有種危機感和緊張感,以確保公司的成功和利益的增加。
聯想把業(yè)績評定的結果在職工食堂里張榜公布,采用這樣的制度在大多數日本企業(yè)看來是不可想像的。相比之下,日本企業(yè)依然殘存著有損于形成有效激勵的制度。 (文章由日本《東洋經濟》周刊專供《經濟》雜志,作者單位:三井物產戰(zhàn)略研究所中國經濟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