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如何面對國際貿易摩擦高發(fā)期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5-05-31 08:30:00
目前興起的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并不是專門針對我國的,不但發(fā)達國家之間有貿易摩擦,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有貿易摩擦,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也有貿易摩擦,但我國的許多出口商品常常首當其沖。
國際貿易摩擦是國與國之間利益沖突與碰撞的一種通常形式。在諸多因素中,目前看來,基本面是經濟利益的碰撞與沖突,而不是政治矛盾。
由于我國未能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而在世貿組織中處于被歧視的狀況,在中國和世貿組織其他成員之間的貿易中形成一種不公平的競爭。這同世貿組織的宗旨和基本原則是完全不符的。
近期,美歐先后對我國紡織品出口設限。如何看待我國面臨的這些貿易摩擦?主要原因是政治歧視還是經濟利益沖突?如何認識這些國際貿易摩擦所處的世界經濟大背景?我國應該如何理性應對?
當前和今后我國面臨的世界貿易形勢,是國際貿易進入摩擦高發(fā)期
無論是目前還是今后相當一個時期內,我國面臨的都會是一個國際貿易摩擦的高發(fā)期。這主要由于兩個原因。一是由于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以及世界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等原因,以反傾銷和構筑技術壁壘等為主要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據(jù)WTO統(tǒng)計,1995-2002年,全球反傾銷案從157件增加到309件,保障措施調查案從2件猛增到132件。二是目前興起的這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并不是專門針對我國的,不但發(fā)達國家之間有貿易摩擦,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有貿易摩擦,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也有貿易摩擦,但我國的許多出口商品常常首當其沖。1995-2002年,全球發(fā)起的2205起反傾銷調查中,針對我國的有312起,占14%,排在世界第一位。我國已成為世界反傾銷案涉案最多的國家。我國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出口產品都成了反傾銷的重點。這和前幾輪貿易保護主義的情況是有所不同的。就這一點而言,我國的國際貿易環(huán)境不令人樂觀。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估計。
我國面臨的國際貿易摩擦中,是經濟利益而非政治因素的碰撞在起主要作用
貿易摩擦不斷增多是當前世界經濟貿易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它是伴隨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進一步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應當說,任何國與國之間經濟關系的發(fā)展都是既帶來合作與機遇,又帶來競爭與挑戰(zhàn)。合作與競爭本來就是一對雙生子。有合作的地方必然就有競爭。反過來說,競爭加劇往往表示合作有了發(fā)展,但前幾年,我們講合作的同時,對競爭和摩擦講得不夠。現(xiàn)在一碰到摩擦增多,就有點驚惶失措,有點怨天尤人,不能以平常心來應對。好像凡發(fā)生摩擦的地方,都是別人對我們實行政治歧視的結果。實際上,國際貿易摩擦是國與國之間利益沖突與碰撞的一種通常形式。這里既有企業(yè)、公司、群體和地區(qū)的利益,又有國家的利益;既有經濟利益,又有政治、安全等利益;既有眼前利益,又有長遠的利益考慮;既有國內因素,又有國際因素的作用。在上述諸多因素中,目前經濟利益的碰撞與沖突是基本面。不是政治矛盾,而是經濟利益的碰撞在其中起著主要作用。
拿美國來說,在布什總統(tǒng)第一任期的前期,中美兩國之間政治風波不斷,但兩國經貿關系的發(fā)展是比較平穩(wěn)的,并沒有出現(xiàn)大的摩擦。布什總統(tǒng)第一任期的后期,特別是9·11事件后,中美關系得到改善,但2003年中美貿易摩擦大案迭起。其中5月的彩電案,涉案金額4.86億美元;12月的木制臥室家具案,涉案金額10億美元。2003年10月起,美國還對我國的紡織品和服裝動輒動用特殊保障措施。顯然,這些都不是政治動機,而是經濟利益驅動的結果。
拿歐洲來說,這幾年中歐關系有很大發(fā)展。目前,雙方關系處于歷史最好時期。但在國外對我國出口商品發(fā)起的反傾銷投訴中,歐盟和美國一直位居前列。2004年,按金額計算,歐盟還超過美國,位居首位。在歐盟對外國發(fā)起的反傾銷案中,我國多年來又一直占居第一位。我國已成為歐盟反傾銷案涉案最多的國家。至于在發(fā)達國家對我構筑的綠色壁壘中,歐盟已經超過美國,成為阻礙我產品出口“綠色門檻”最高的地區(qū)。這種狀況也很難簡單地用政治歧視幾個字來解釋。
令人注目的是,2004年3月,50幾個國家在土耳其發(fā)表了“伊斯坦布爾宣言”,要求世貿組織延長紡織品配額,主要矛頭針對中國和印度。16個宣言的發(fā)起國中,13個來自非洲,這13個國家大多數(shù)是同我國友好的國家,有的甚至是我國“全天候”的朋友。
由于我國未能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所以在世貿組織中的確有被歧視的狀況
另一方面,目前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對我國商品實施反傾銷等保護措施也確實存在帶歧視性質的問題。迄今為止美國等一些國家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在反傾銷調查中堅持用第三國的生產成本來評估我國產品的正常價值,給裁決造成極大的隨意性和不公正性。我國在“入世”談判過程中,確實接受了這樣的條款:世貿組織的其他成員在中國“入世后15年內,可以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這個條款是我國政府從“入世”的大局出發(fā),做出的一種妥協(xié)和讓步。但從那時起,情況發(fā)生了許多變化。現(xiàn)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變得更加完善了,我國的關稅和非關稅保護程度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但由于我國未能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而在世貿組織中處于被歧視的狀況,在中國和世貿組織其他成員之間的貿易中形成一種不公平的競爭。這同世貿組織的宗旨和基本原則是完全不符的。
2003年12月12日美國商務部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木制臥室家具立案進行反傾銷調查,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這是因為中國從深圳等地向美國出口的家具企業(yè)99%是民營企業(yè)和合資企業(yè),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產品價格都由市場決定,根本不存在低于成本價傾銷的問題,但仍被要求用印度有關家具的價格作為裁定的標準,顯然是對我家具制造企業(yè)的一種歧視。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為我國同這些國家的雙邊貿易開創(chuàng)了新的局面。
貿易保護雙刃劍的性質使得它既給實施保護措施國同類制造商帶來利益,又給這些國家?guī)頁p失
貿易保護措施是一把雙刃劍。對我國出口商品實行反傾銷等保護措施看上去似乎對有關國家同類產品的制造商有利,但它給進口國帶來某些利益的同時,也給這些國家?guī)砹酥卮蟮膿p失。
由于我國目前向美國等國家出口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制成品,用反傾銷等措施限制這些產品進口對所在國同類產品制造企業(yè)有利。特別是目前我國出口的制成品同美國、歐洲等發(fā)達國家同類產品的生產成本存在較大差距,這種差距短期內很難消除。2003年秋天,芬蘭北部凱米耶爾維生產手機電池的薩爾科普公司宣布關閉在芬蘭的工廠,將其整個生產遷移到中國深圳,使這個只有近萬人口的小鎮(zhèn)有不少人失業(yè)。這一事件在整個芬蘭引起震動。工廠所以遷移主要因為芬蘭的生產成本太高,每個工人每小時的工資額為24歐元。
由于反傾銷等措施保護了所在國同類產品制造企業(yè)的利益和這些企業(yè)工人的就業(yè),也涉及有關經銷商的利益,因此常常得到制造商協(xié)會和工會組織的支持,也常常被某些政界人士和非政府組織利用。2003年5月對我國銷美彩電提出反傾銷案的其實只是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五河公司。這家企業(yè)只有幾百名員工,在美國雖然少人知曉,但它聯(lián)合了兩個行業(yè)勞工組織參與對中國的訴訟,使訴訟的影響力大大增加。由于限制中國產品的市場準入不但對所在國有關企業(yè),并對在所在國制造和銷售同類產品的第三國企業(yè)有利,因此也常常得到這些企業(yè)及其員工的支持。上面說的對我國彩電的反傾銷案就曾得到日本東芝、夏普等在美公司及其員工的支持。
對美國等發(fā)達國家來說,許多制成品在本國已經不生產了,但本國政府為什么仍然支持對我國產品提出反傾銷訴訟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維護本國的正常市場秩序,反對中國產品壟斷本國市場。2004年初,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頭一年,中國在歐盟進口的手套占有的市場份額從17%上升到35%,機織內衣由16%上升至33%,茄克由15%上升至55%,人造纖維織品由20%提高到28%,運動服由18%提高到51%。國際反傾銷的歷史表明,一個國家某類產品在別國占有的市場份額短期內成倍增長本身是一種少有的現(xiàn)象,極易使該產品成為對方國家發(fā)起反傾銷訴訟或構筑其它貿易壁壘的目標。這是我們要引以為戒的。
國外利用反傾銷等手段限制我國出口增長是一種長期發(fā)展趨勢,我們要從戰(zhàn)略的高度應對
國外利用反傾銷和技術壁壘限制我國出口增長不是一種暫時的現(xiàn)象,而是一種長期發(fā)展趨勢。我們要從戰(zhàn)略的高度應對國際貿易摩擦,樹立長期的宏觀措施與微觀措施相結合的觀念與思想,切不能把應對貿易摩擦看成一時應急之計,而無長遠的打算。政府與企業(yè)應當緊密配合,制定各自的應對措施,把全局應對和個案應對有機結合起來。
為了戰(zhàn)勝國外的貿易壁壘,從根本上講,我們應當樹立科學的發(fā)展觀,制定新的發(fā)展戰(zhàn)略,加快產業(yè)結構調整步伐,加大增加研發(fā)投入的力度,大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把戰(zhàn)略的重點從價格競爭轉到質量競爭的軌道上來。
我們要在摸清情況,做好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外積極應訴。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的工作還應當做在前邊。根據(jù)WTO透明度原則,許多國家的法規(guī)在確定前,有一個公開征求意見的時間。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機會,向國外有關機構提出申訴和意見。
發(fā)揮商會等行業(yè)組織的作用,改變國內一些企業(yè)出口經營秩序混亂,出口企業(yè)缺乏自律,出口市場過于集中,哪里有錢賺便一哄而上的現(xiàn)象。
要加快貿易摩擦預警機制、應對機制和爭端解決機制的建設,并借鑒國外的有關經驗。目前歐盟已要求各成員國海關,收集整理中國紡織品和服裝進口數(shù)量及其分類的平均單價等數(shù)據(jù),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套預警機制,由低到高分為綠色、黃色、橙色和紅色四個級別。據(jù)此來決定是否對中國有關產品實行反傾銷或啟動特殊保障機制。 (■文/陳德照(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副會長))
國際貿易摩擦是國與國之間利益沖突與碰撞的一種通常形式。在諸多因素中,目前看來,基本面是經濟利益的碰撞與沖突,而不是政治矛盾。
由于我國未能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而在世貿組織中處于被歧視的狀況,在中國和世貿組織其他成員之間的貿易中形成一種不公平的競爭。這同世貿組織的宗旨和基本原則是完全不符的。
近期,美歐先后對我國紡織品出口設限。如何看待我國面臨的這些貿易摩擦?主要原因是政治歧視還是經濟利益沖突?如何認識這些國際貿易摩擦所處的世界經濟大背景?我國應該如何理性應對?
當前和今后我國面臨的世界貿易形勢,是國際貿易進入摩擦高發(fā)期
無論是目前還是今后相當一個時期內,我國面臨的都會是一個國際貿易摩擦的高發(fā)期。這主要由于兩個原因。一是由于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以及世界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等原因,以反傾銷和構筑技術壁壘等為主要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據(jù)WTO統(tǒng)計,1995-2002年,全球反傾銷案從157件增加到309件,保障措施調查案從2件猛增到132件。二是目前興起的這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并不是專門針對我國的,不但發(fā)達國家之間有貿易摩擦,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有貿易摩擦,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也有貿易摩擦,但我國的許多出口商品常常首當其沖。1995-2002年,全球發(fā)起的2205起反傾銷調查中,針對我國的有312起,占14%,排在世界第一位。我國已成為世界反傾銷案涉案最多的國家。我國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出口產品都成了反傾銷的重點。這和前幾輪貿易保護主義的情況是有所不同的。就這一點而言,我國的國際貿易環(huán)境不令人樂觀。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估計。
我國面臨的國際貿易摩擦中,是經濟利益而非政治因素的碰撞在起主要作用
貿易摩擦不斷增多是當前世界經濟貿易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它是伴隨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進一步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應當說,任何國與國之間經濟關系的發(fā)展都是既帶來合作與機遇,又帶來競爭與挑戰(zhàn)。合作與競爭本來就是一對雙生子。有合作的地方必然就有競爭。反過來說,競爭加劇往往表示合作有了發(fā)展,但前幾年,我們講合作的同時,對競爭和摩擦講得不夠。現(xiàn)在一碰到摩擦增多,就有點驚惶失措,有點怨天尤人,不能以平常心來應對。好像凡發(fā)生摩擦的地方,都是別人對我們實行政治歧視的結果。實際上,國際貿易摩擦是國與國之間利益沖突與碰撞的一種通常形式。這里既有企業(yè)、公司、群體和地區(qū)的利益,又有國家的利益;既有經濟利益,又有政治、安全等利益;既有眼前利益,又有長遠的利益考慮;既有國內因素,又有國際因素的作用。在上述諸多因素中,目前經濟利益的碰撞與沖突是基本面。不是政治矛盾,而是經濟利益的碰撞在其中起著主要作用。
拿美國來說,在布什總統(tǒng)第一任期的前期,中美兩國之間政治風波不斷,但兩國經貿關系的發(fā)展是比較平穩(wěn)的,并沒有出現(xiàn)大的摩擦。布什總統(tǒng)第一任期的后期,特別是9·11事件后,中美關系得到改善,但2003年中美貿易摩擦大案迭起。其中5月的彩電案,涉案金額4.86億美元;12月的木制臥室家具案,涉案金額10億美元。2003年10月起,美國還對我國的紡織品和服裝動輒動用特殊保障措施。顯然,這些都不是政治動機,而是經濟利益驅動的結果。
拿歐洲來說,這幾年中歐關系有很大發(fā)展。目前,雙方關系處于歷史最好時期。但在國外對我國出口商品發(fā)起的反傾銷投訴中,歐盟和美國一直位居前列。2004年,按金額計算,歐盟還超過美國,位居首位。在歐盟對外國發(fā)起的反傾銷案中,我國多年來又一直占居第一位。我國已成為歐盟反傾銷案涉案最多的國家。至于在發(fā)達國家對我構筑的綠色壁壘中,歐盟已經超過美國,成為阻礙我產品出口“綠色門檻”最高的地區(qū)。這種狀況也很難簡單地用政治歧視幾個字來解釋。
令人注目的是,2004年3月,50幾個國家在土耳其發(fā)表了“伊斯坦布爾宣言”,要求世貿組織延長紡織品配額,主要矛頭針對中國和印度。16個宣言的發(fā)起國中,13個來自非洲,這13個國家大多數(shù)是同我國友好的國家,有的甚至是我國“全天候”的朋友。
由于我國未能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所以在世貿組織中的確有被歧視的狀況
另一方面,目前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對我國商品實施反傾銷等保護措施也確實存在帶歧視性質的問題。迄今為止美國等一些國家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在反傾銷調查中堅持用第三國的生產成本來評估我國產品的正常價值,給裁決造成極大的隨意性和不公正性。我國在“入世”談判過程中,確實接受了這樣的條款:世貿組織的其他成員在中國“入世后15年內,可以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這個條款是我國政府從“入世”的大局出發(fā),做出的一種妥協(xié)和讓步。但從那時起,情況發(fā)生了許多變化。現(xiàn)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變得更加完善了,我國的關稅和非關稅保護程度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但由于我國未能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而在世貿組織中處于被歧視的狀況,在中國和世貿組織其他成員之間的貿易中形成一種不公平的競爭。這同世貿組織的宗旨和基本原則是完全不符的。
2003年12月12日美國商務部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木制臥室家具立案進行反傾銷調查,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這是因為中國從深圳等地向美國出口的家具企業(yè)99%是民營企業(yè)和合資企業(yè),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產品價格都由市場決定,根本不存在低于成本價傾銷的問題,但仍被要求用印度有關家具的價格作為裁定的標準,顯然是對我家具制造企業(yè)的一種歧視。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為我國同這些國家的雙邊貿易開創(chuàng)了新的局面。
貿易保護雙刃劍的性質使得它既給實施保護措施國同類制造商帶來利益,又給這些國家?guī)頁p失
貿易保護措施是一把雙刃劍。對我國出口商品實行反傾銷等保護措施看上去似乎對有關國家同類產品的制造商有利,但它給進口國帶來某些利益的同時,也給這些國家?guī)砹酥卮蟮膿p失。
由于我國目前向美國等國家出口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制成品,用反傾銷等措施限制這些產品進口對所在國同類產品制造企業(yè)有利。特別是目前我國出口的制成品同美國、歐洲等發(fā)達國家同類產品的生產成本存在較大差距,這種差距短期內很難消除。2003年秋天,芬蘭北部凱米耶爾維生產手機電池的薩爾科普公司宣布關閉在芬蘭的工廠,將其整個生產遷移到中國深圳,使這個只有近萬人口的小鎮(zhèn)有不少人失業(yè)。這一事件在整個芬蘭引起震動。工廠所以遷移主要因為芬蘭的生產成本太高,每個工人每小時的工資額為24歐元。
由于反傾銷等措施保護了所在國同類產品制造企業(yè)的利益和這些企業(yè)工人的就業(yè),也涉及有關經銷商的利益,因此常常得到制造商協(xié)會和工會組織的支持,也常常被某些政界人士和非政府組織利用。2003年5月對我國銷美彩電提出反傾銷案的其實只是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五河公司。這家企業(yè)只有幾百名員工,在美國雖然少人知曉,但它聯(lián)合了兩個行業(yè)勞工組織參與對中國的訴訟,使訴訟的影響力大大增加。由于限制中國產品的市場準入不但對所在國有關企業(yè),并對在所在國制造和銷售同類產品的第三國企業(yè)有利,因此也常常得到這些企業(yè)及其員工的支持。上面說的對我國彩電的反傾銷案就曾得到日本東芝、夏普等在美公司及其員工的支持。
對美國等發(fā)達國家來說,許多制成品在本國已經不生產了,但本國政府為什么仍然支持對我國產品提出反傾銷訴訟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維護本國的正常市場秩序,反對中國產品壟斷本國市場。2004年初,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頭一年,中國在歐盟進口的手套占有的市場份額從17%上升到35%,機織內衣由16%上升至33%,茄克由15%上升至55%,人造纖維織品由20%提高到28%,運動服由18%提高到51%。國際反傾銷的歷史表明,一個國家某類產品在別國占有的市場份額短期內成倍增長本身是一種少有的現(xiàn)象,極易使該產品成為對方國家發(fā)起反傾銷訴訟或構筑其它貿易壁壘的目標。這是我們要引以為戒的。
國外利用反傾銷等手段限制我國出口增長是一種長期發(fā)展趨勢,我們要從戰(zhàn)略的高度應對
國外利用反傾銷和技術壁壘限制我國出口增長不是一種暫時的現(xiàn)象,而是一種長期發(fā)展趨勢。我們要從戰(zhàn)略的高度應對國際貿易摩擦,樹立長期的宏觀措施與微觀措施相結合的觀念與思想,切不能把應對貿易摩擦看成一時應急之計,而無長遠的打算。政府與企業(yè)應當緊密配合,制定各自的應對措施,把全局應對和個案應對有機結合起來。
為了戰(zhàn)勝國外的貿易壁壘,從根本上講,我們應當樹立科學的發(fā)展觀,制定新的發(fā)展戰(zhàn)略,加快產業(yè)結構調整步伐,加大增加研發(fā)投入的力度,大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把戰(zhàn)略的重點從價格競爭轉到質量競爭的軌道上來。
我們要在摸清情況,做好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外積極應訴。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的工作還應當做在前邊。根據(jù)WTO透明度原則,許多國家的法規(guī)在確定前,有一個公開征求意見的時間。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機會,向國外有關機構提出申訴和意見。
發(fā)揮商會等行業(yè)組織的作用,改變國內一些企業(yè)出口經營秩序混亂,出口企業(yè)缺乏自律,出口市場過于集中,哪里有錢賺便一哄而上的現(xiàn)象。
要加快貿易摩擦預警機制、應對機制和爭端解決機制的建設,并借鑒國外的有關經驗。目前歐盟已要求各成員國海關,收集整理中國紡織品和服裝進口數(shù)量及其分類的平均單價等數(shù)據(jù),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套預警機制,由低到高分為綠色、黃色、橙色和紅色四個級別。據(jù)此來決定是否對中國有關產品實行反傾銷或啟動特殊保障機制。 (■文/陳德照(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副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