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貿易戰(zhàn):一場兩敗俱傷的游戲?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2-05-06 12:38:00
近日,一條新聞一經媒體暴就引起了人們的種種猜測:4月19日,外經貿部發(fā)言人發(fā)布公告,從即日起停止從荷蘭進口動物源性食品。把日子往前翻一天——也就是4月18日——我們可以赫然看到這樣一條新聞:“我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新聞發(fā)言人今天表示,中國政府對荷蘭政府有關部門不顧中方的嚴正交涉,以所謂“不符合歐盟進口要求”為由開始銷毀滯留在鹿特丹港的中國動物源性產品表示強烈不滿。”如此接近的日期,如此雷同的事件,讓人不由得產生了聯(lián)想:中方此舉是否意味著新一輪貿易戰(zhàn)的開端?至少,人們已經聞到了隱約彌漫的硝煙的氣息……
貿易戰(zhàn)最近在各國之間頻頻爆發(fā),伴隨著貿易戰(zhàn),往往是臨時增加的奇高的關稅,或者是更為干脆的完全禁止進口的禁令。其實,投入貿易戰(zhàn)也并不是各國樂意的,常常是身不由己,對交戰(zhàn)各國來說,“貿易戰(zhàn)”往往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斗爭。
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下最近發(fā)生的頗有影響的貿易戰(zhàn)吧!
中國 VS 日本
中日兩國之間的貿易額近幾年一直處于上升階段,日本是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場,近年來我對日農產品年出口逾40億美元,占全部農產品出口的約30%。隨著我農產品質量和價格方面競爭力的提高,對日出口不斷增長,市場份額日漸擴大,引起日本農民及有關產業(yè)協(xié)會的不滿。中國產品具有成本低廉的優(yōu)勢,在價格上極有競爭力對日本市場造成很大沖擊,所以日本政府常以“沖擊本國產品市場價格”的理由發(fā)動貿易戰(zhàn),突然對我國生產的產品實行禁令。而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發(fā)生在去年的中日之間始于中國農產品止于日產汽車的中日貿易戰(zhàn)。
起源:2001年4月23日,日本政府宣布對中國的大蔥、香菇、燈芯草三種農產品發(fā)動“緊急進口限制”,理由是中國的廉價農產品進口劇增,嚴重沖擊了日本國內的農產品價格市場,并稱此舉“完全符合WTO的有關規(guī)定”,中日貿易戰(zhàn)由此拉開。
中方反應:中國外經貿部新聞發(fā)言人在日方宣布實施臨時保障措施后立即發(fā)布聲明要求日方改變這一決定,否則將采取相應措施。2001年6月22日 中國開始對日本汽車、手機和空調實施100%的懲罰性關稅。
結局:經過多輪磋商,最后,2001年12月21日,雙方終于達成了共識,日方決定不啟動對從中國進口三種農產品的正式保障措施,中方決定撤消對日本三種商品的特別關稅措施。
貿易戰(zhàn)之雙刃劍效應:
日方:對日方來說,損失來自兩方面,首先,日本相關農產品進口大挫,降幅在50%以上。使日本國內的農產品價格上漲。當然,受影響最大的還是日產汽車。本來日產轎車在中國有很大的市場,但由于中國政府實施的報復性政策,臨時增收100%關稅,使日產汽車大量滯留在海關,而在6月22日以后,更是出現了無一原產地為日本的汽車報關的現象。日產汽車進口的減少,卻使美歐汽車淡季旺銷,這在往年是非常少見的。
中方:日本實施臨時性保障措施的時候正是大蔥上市最旺的季節(jié),對中國從事農業(yè)生產的企業(yè)來說,影響非常大。專門從事農產品出口的公司一方面無法再向日本出口農產品,另一方面,由于之前和農民簽定了采購協(xié)議,還得承擔賠償的責任。但損失最大的還是普通農民。因為農產品有非常高的時效性,一旦無法售出,就會血本無歸,而一些農民只種植出口到日本的農產品,此類產品由于日方對質量要求很高,所以前期投入都很大,更令農民煩惱的是,由于本季遲遲賣不出去已經開始影響了下季農作物的播種。貿易戰(zhàn)使相關人員全年收入減少了差不多1/3。
歐盟 VS 美國
在國際事務中,美國和歐盟似乎向來是并肩作戰(zhàn)的兩個好朋友,但有句話說的好:“沒有永久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在國際貿易中,歐盟和美國卻是兩個老冤家,貿易戰(zhàn)經常性爆發(fā)。不久前,當美國總統(tǒng)布什3月5日宣布將對進口鋼材征收高達30%的懲罰性關稅,歐盟主席普羅迪明確表示歐盟別無選擇,只能采取報復行動之后,有人開玩笑地說“看來,這兩名老運動員又要上場了!”
起源:在過去3年里,美國鋼鐵企業(yè)有31家申請破產,數千名美國鋼鐵工人因而在白宮外示威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護面臨危機的美國鋼鐵業(yè)。美國鋼鐵工會的人士將此歸結為來自國外的進口廉價鋼材帶來的沖擊,而他們又同時認為國外的廉價鋼材得益于本國政府的補貼,所以要求美國政府提高鋼材進口的關稅。3月5日,美國總統(tǒng)布什宣布將對進口鋼材征收高達30%的懲罰性關稅。雖然美政府這一關稅是針對所有國家的,但由于去年美國從國外進口的2350萬噸鋼材,其中五分之一來自歐盟國家,因此美國從進口鋼材征收懲罰性關稅的做法對歐盟國家的打擊最為嚴重。歐洲鋼鐵業(yè)方面還擔心,美國的做法不但會減少歐洲鋼材出口到美國市場的數量,而且也會迫使其他國家轉而向歐洲市場出口鋼材,因此對歐洲鋼鐵制造業(yè)將造成雙重打擊。所以,歐盟對此非常惱火。
歐盟反應:為報復美國提高進口鋼材關稅,歐盟委員會20日建議歐盟各成員國從6月18日開始對美國部分商品征收100%的關稅。歐盟官員說,歐盟委員會建議各成員國對美國價值3.77億歐元(約合3.35億美元)的商品征收100%的關稅,其中包括柑橘、紡織品、不銹鋼等。同時,歐盟已經把美國告到世界貿易組織,一旦世貿組織判定美國違反了有關貿易法律,歐盟委員會將提議對更多美國商品征收8%到30%的關稅。
分析:對于美國這次挑起貿易戰(zhàn)的背景,專家分析認為,美國的經常貿易赤子過高是美元不穩(wěn)的一個因素;幾年以來由于美國經濟的高速度增長,才使得這個風險沒有被引發(fā)。現在美國經濟增長減速,這個潛在的風險令美國國內不安。另外,歐元已經進入穩(wěn)定期可能會使得國際投資趨向偏好選擇這個地區(qū)。美國由于高的經常貿易赤字也使得美元相對于歐元大跌的風險存在。作為貿易戰(zhàn)的另一方,盡管歐盟表示要竭力平息可能帶來的對其他行業(yè)的沖擊,但從歐盟的反應來看,他們也不會輕易的善罷甘休。
預測:從以往來看,歐美日之間也常是打打停停;這次的結果取決于歐美之間在金融等領域的相互協(xié)調和合作。另外,由于此次美國的懲罰性關稅是針對所有國家的,美國挑起的鋼鐵貿易保護政策以及可能出臺的其他貿易保護措施,對中國的影響將如何呢?專家分析指出,如果美國欲減少其貿易措施而采取貿易保護的措施,將影響到中國對美國的鋼材出口等;從而影響到我國的經濟增長。
美國VS 俄羅斯
美國一招“懲罰性關稅”政策惹惱了很多國家,除了歐盟以外,俄羅斯最先付諸行動。因為據俄獨立電視臺報道,新的關稅將使俄羅斯損失達15億美元。三月初,俄方表示,從3月10日開始暫停美國禽肉進口,而俄羅斯去年年總共進口了136萬噸禽肉,其中有100萬噸禽肉是從美國進口的。 據俄農業(yè)部長說,這一禁令是基于“產品質量的具體問題” 。最近俄畜禽檢疫部門在進口的美國雞肉中發(fā)現了沙門氏菌。
美方反應:由于俄羅斯已經成為美國雞肉產品最大的出口市場之一。美國每年向俄出口的雞肉產品價值6至7億美元。美方對俄方的舉動非常不滿,他們表示,如果俄羅斯“一意孤行”,美國有可能將俄羅斯列入對進口鋼材加征為期三年的30%關稅的國家名單,對俄羅斯進行報復。
過程:在美方的強烈抗議下,3月底,美國駐俄羅斯大使弗什博透露俄羅斯已同意從4月10日開始解除從美國進口雞肉的禁令。 但4月10日,俄羅斯對美國禽肉歷時已經一個月的禁令并未如期解除,隨后,俄羅斯農業(yè)部門表示俄將在2至3個月后出臺進口美國禽肉的新規(guī)則。俄農業(yè)部同時還宣布,今后6個月俄將禁止從美國緬因州、弗吉尼亞州、北卡羅來納州和賓夕法尼亞州進口禽肉,因為從這幾個州進口的禽肉被發(fā)現感染禽流感病毒。之后,俄羅斯又宣布,取消原先進口美國禽肉的進口許可證,并稱俄進口商必須申請新的進口許可證。因此,美國禽肉的進口又被無限期擱置。
預測:貿易戰(zhàn)的目的之一就是逼迫對方讓步,以俄、美兩國密切的貿易關系以及考慮到兩國在很多重大的國際事務中還需要合作,相信美俄兩國最終會達成妥協(xié),取得讓雙方都相對滿意的結果。
中國VS 荷蘭/歐盟
近期,歐盟對我國動源性物品采取封殺令,而4月18日,荷蘭政府有關部門不顧中方的嚴正交涉,以所謂“不符合歐盟進口要求”為由開始銷毀滯留在鹿特丹港的中國動物源性產品更是把這一事件推到了頂峰。事件發(fā)生以后,中國政府表示了強烈不滿。第二天,我國就宣布從即日起停止從荷蘭進口動物源性食品。更引人注目的是,4月19日一批來自荷蘭的含有氯霉素的豬腸衣在江蘇境內被付之一炬。報復色彩躍然而出。
此事不啻為中國和歐盟就中國產農產品在歐洲遭禁事件全面接觸的一個信號,歐盟其他國家尚未對中國和荷蘭之間發(fā)生的“動源性物品焚燒案”發(fā)表意見,但相信中國政府做出的反應,會是一個很好的警示。
進出口貿易向來受到各國重視,同時它也是受國際關系、各國策略、關稅、貿易壁壘等各種因素影響最深大的經濟活動。某種程度上說,進出口貿易又是一國影響另一國經濟最易實行的方法。從經濟學的意義上看,對外貿易不平衡不過是國內儲蓄、投資、消費不平衡的反映,而對一個具體的國家來說,外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常常充當的角色不過是一只唾手可得的替罪羊。對于中國來說,入世后,中國將更多地面對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貿易保護主義壁壘,如果不能采用符合WTO規(guī)則的有效手段及時應對,也許一些國內產業(yè)會在貿易戰(zhàn)中遭遇更大的麻煩。
雖然,這樣的貿易戰(zhàn)絕不會有你死我活的輸贏。一方面,貿易戰(zhàn)除了兩敗俱傷,不會有真正的贏家,雙方都會采用“最后一分鐘戰(zhàn)略”,體面地撤出戰(zhàn)場;另一方面,戰(zhàn)場拼的是實力,而中國正在長大。
貿易戰(zhàn)最近在各國之間頻頻爆發(fā),伴隨著貿易戰(zhàn),往往是臨時增加的奇高的關稅,或者是更為干脆的完全禁止進口的禁令。其實,投入貿易戰(zhàn)也并不是各國樂意的,常常是身不由己,對交戰(zhàn)各國來說,“貿易戰(zhàn)”往往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斗爭。
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下最近發(fā)生的頗有影響的貿易戰(zhàn)吧!
中國 VS 日本
中日兩國之間的貿易額近幾年一直處于上升階段,日本是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場,近年來我對日農產品年出口逾40億美元,占全部農產品出口的約30%。隨著我農產品質量和價格方面競爭力的提高,對日出口不斷增長,市場份額日漸擴大,引起日本農民及有關產業(yè)協(xié)會的不滿。中國產品具有成本低廉的優(yōu)勢,在價格上極有競爭力對日本市場造成很大沖擊,所以日本政府常以“沖擊本國產品市場價格”的理由發(fā)動貿易戰(zhàn),突然對我國生產的產品實行禁令。而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發(fā)生在去年的中日之間始于中國農產品止于日產汽車的中日貿易戰(zhàn)。
起源:2001年4月23日,日本政府宣布對中國的大蔥、香菇、燈芯草三種農產品發(fā)動“緊急進口限制”,理由是中國的廉價農產品進口劇增,嚴重沖擊了日本國內的農產品價格市場,并稱此舉“完全符合WTO的有關規(guī)定”,中日貿易戰(zhàn)由此拉開。
中方反應:中國外經貿部新聞發(fā)言人在日方宣布實施臨時保障措施后立即發(fā)布聲明要求日方改變這一決定,否則將采取相應措施。2001年6月22日 中國開始對日本汽車、手機和空調實施100%的懲罰性關稅。
結局:經過多輪磋商,最后,2001年12月21日,雙方終于達成了共識,日方決定不啟動對從中國進口三種農產品的正式保障措施,中方決定撤消對日本三種商品的特別關稅措施。
貿易戰(zhàn)之雙刃劍效應:
日方:對日方來說,損失來自兩方面,首先,日本相關農產品進口大挫,降幅在50%以上。使日本國內的農產品價格上漲。當然,受影響最大的還是日產汽車。本來日產轎車在中國有很大的市場,但由于中國政府實施的報復性政策,臨時增收100%關稅,使日產汽車大量滯留在海關,而在6月22日以后,更是出現了無一原產地為日本的汽車報關的現象。日產汽車進口的減少,卻使美歐汽車淡季旺銷,這在往年是非常少見的。
中方:日本實施臨時性保障措施的時候正是大蔥上市最旺的季節(jié),對中國從事農業(yè)生產的企業(yè)來說,影響非常大。專門從事農產品出口的公司一方面無法再向日本出口農產品,另一方面,由于之前和農民簽定了采購協(xié)議,還得承擔賠償的責任。但損失最大的還是普通農民。因為農產品有非常高的時效性,一旦無法售出,就會血本無歸,而一些農民只種植出口到日本的農產品,此類產品由于日方對質量要求很高,所以前期投入都很大,更令農民煩惱的是,由于本季遲遲賣不出去已經開始影響了下季農作物的播種。貿易戰(zhàn)使相關人員全年收入減少了差不多1/3。
歐盟 VS 美國
在國際事務中,美國和歐盟似乎向來是并肩作戰(zhàn)的兩個好朋友,但有句話說的好:“沒有永久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在國際貿易中,歐盟和美國卻是兩個老冤家,貿易戰(zhàn)經常性爆發(fā)。不久前,當美國總統(tǒng)布什3月5日宣布將對進口鋼材征收高達30%的懲罰性關稅,歐盟主席普羅迪明確表示歐盟別無選擇,只能采取報復行動之后,有人開玩笑地說“看來,這兩名老運動員又要上場了!”
起源:在過去3年里,美國鋼鐵企業(yè)有31家申請破產,數千名美國鋼鐵工人因而在白宮外示威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護面臨危機的美國鋼鐵業(yè)。美國鋼鐵工會的人士將此歸結為來自國外的進口廉價鋼材帶來的沖擊,而他們又同時認為國外的廉價鋼材得益于本國政府的補貼,所以要求美國政府提高鋼材進口的關稅。3月5日,美國總統(tǒng)布什宣布將對進口鋼材征收高達30%的懲罰性關稅。雖然美政府這一關稅是針對所有國家的,但由于去年美國從國外進口的2350萬噸鋼材,其中五分之一來自歐盟國家,因此美國從進口鋼材征收懲罰性關稅的做法對歐盟國家的打擊最為嚴重。歐洲鋼鐵業(yè)方面還擔心,美國的做法不但會減少歐洲鋼材出口到美國市場的數量,而且也會迫使其他國家轉而向歐洲市場出口鋼材,因此對歐洲鋼鐵制造業(yè)將造成雙重打擊。所以,歐盟對此非常惱火。
歐盟反應:為報復美國提高進口鋼材關稅,歐盟委員會20日建議歐盟各成員國從6月18日開始對美國部分商品征收100%的關稅。歐盟官員說,歐盟委員會建議各成員國對美國價值3.77億歐元(約合3.35億美元)的商品征收100%的關稅,其中包括柑橘、紡織品、不銹鋼等。同時,歐盟已經把美國告到世界貿易組織,一旦世貿組織判定美國違反了有關貿易法律,歐盟委員會將提議對更多美國商品征收8%到30%的關稅。
分析:對于美國這次挑起貿易戰(zhàn)的背景,專家分析認為,美國的經常貿易赤子過高是美元不穩(wěn)的一個因素;幾年以來由于美國經濟的高速度增長,才使得這個風險沒有被引發(fā)。現在美國經濟增長減速,這個潛在的風險令美國國內不安。另外,歐元已經進入穩(wěn)定期可能會使得國際投資趨向偏好選擇這個地區(qū)。美國由于高的經常貿易赤字也使得美元相對于歐元大跌的風險存在。作為貿易戰(zhàn)的另一方,盡管歐盟表示要竭力平息可能帶來的對其他行業(yè)的沖擊,但從歐盟的反應來看,他們也不會輕易的善罷甘休。
預測:從以往來看,歐美日之間也常是打打停停;這次的結果取決于歐美之間在金融等領域的相互協(xié)調和合作。另外,由于此次美國的懲罰性關稅是針對所有國家的,美國挑起的鋼鐵貿易保護政策以及可能出臺的其他貿易保護措施,對中國的影響將如何呢?專家分析指出,如果美國欲減少其貿易措施而采取貿易保護的措施,將影響到中國對美國的鋼材出口等;從而影響到我國的經濟增長。
美國VS 俄羅斯
美國一招“懲罰性關稅”政策惹惱了很多國家,除了歐盟以外,俄羅斯最先付諸行動。因為據俄獨立電視臺報道,新的關稅將使俄羅斯損失達15億美元。三月初,俄方表示,從3月10日開始暫停美國禽肉進口,而俄羅斯去年年總共進口了136萬噸禽肉,其中有100萬噸禽肉是從美國進口的。 據俄農業(yè)部長說,這一禁令是基于“產品質量的具體問題” 。最近俄畜禽檢疫部門在進口的美國雞肉中發(fā)現了沙門氏菌。
美方反應:由于俄羅斯已經成為美國雞肉產品最大的出口市場之一。美國每年向俄出口的雞肉產品價值6至7億美元。美方對俄方的舉動非常不滿,他們表示,如果俄羅斯“一意孤行”,美國有可能將俄羅斯列入對進口鋼材加征為期三年的30%關稅的國家名單,對俄羅斯進行報復。
過程:在美方的強烈抗議下,3月底,美國駐俄羅斯大使弗什博透露俄羅斯已同意從4月10日開始解除從美國進口雞肉的禁令。 但4月10日,俄羅斯對美國禽肉歷時已經一個月的禁令并未如期解除,隨后,俄羅斯農業(yè)部門表示俄將在2至3個月后出臺進口美國禽肉的新規(guī)則。俄農業(yè)部同時還宣布,今后6個月俄將禁止從美國緬因州、弗吉尼亞州、北卡羅來納州和賓夕法尼亞州進口禽肉,因為從這幾個州進口的禽肉被發(fā)現感染禽流感病毒。之后,俄羅斯又宣布,取消原先進口美國禽肉的進口許可證,并稱俄進口商必須申請新的進口許可證。因此,美國禽肉的進口又被無限期擱置。
預測:貿易戰(zhàn)的目的之一就是逼迫對方讓步,以俄、美兩國密切的貿易關系以及考慮到兩國在很多重大的國際事務中還需要合作,相信美俄兩國最終會達成妥協(xié),取得讓雙方都相對滿意的結果。
中國VS 荷蘭/歐盟
近期,歐盟對我國動源性物品采取封殺令,而4月18日,荷蘭政府有關部門不顧中方的嚴正交涉,以所謂“不符合歐盟進口要求”為由開始銷毀滯留在鹿特丹港的中國動物源性產品更是把這一事件推到了頂峰。事件發(fā)生以后,中國政府表示了強烈不滿。第二天,我國就宣布從即日起停止從荷蘭進口動物源性食品。更引人注目的是,4月19日一批來自荷蘭的含有氯霉素的豬腸衣在江蘇境內被付之一炬。報復色彩躍然而出。
此事不啻為中國和歐盟就中國產農產品在歐洲遭禁事件全面接觸的一個信號,歐盟其他國家尚未對中國和荷蘭之間發(fā)生的“動源性物品焚燒案”發(fā)表意見,但相信中國政府做出的反應,會是一個很好的警示。
進出口貿易向來受到各國重視,同時它也是受國際關系、各國策略、關稅、貿易壁壘等各種因素影響最深大的經濟活動。某種程度上說,進出口貿易又是一國影響另一國經濟最易實行的方法。從經濟學的意義上看,對外貿易不平衡不過是國內儲蓄、投資、消費不平衡的反映,而對一個具體的國家來說,外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常常充當的角色不過是一只唾手可得的替罪羊。對于中國來說,入世后,中國將更多地面對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貿易保護主義壁壘,如果不能采用符合WTO規(guī)則的有效手段及時應對,也許一些國內產業(yè)會在貿易戰(zhàn)中遭遇更大的麻煩。
雖然,這樣的貿易戰(zhàn)絕不會有你死我活的輸贏。一方面,貿易戰(zhàn)除了兩敗俱傷,不會有真正的贏家,雙方都會采用“最后一分鐘戰(zhàn)略”,體面地撤出戰(zhàn)場;另一方面,戰(zhàn)場拼的是實力,而中國正在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