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xiàn)今世界聚酯纖維市場動態(tài)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3-02-23 14:20:00
聚酯纖維是合成纖維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種,世界聚酯纖維的需求占合成纖維總量的60%以上,我國則高于70%。預計今后聚酯纖維供需將繼續(xù)增長,但是增長速度比前些年有所減慢。
供應狀況
1991~2002年全球合成纖維產量年均增長率為5.5%,2001年不包括聚烯烴纖維在內的合成纖維的產量為2584萬噸,若包括聚烯烴纖維在內的則為2970萬噸左右。截止至2002年3月份,不包括聚烯烴纖維在內的全球合成纖維生產能力達到3301萬噸/年。在合成纖維各個品種中,聚酯纖維能力、產量和需求量的年均增長率均在7%以上,到2001年世界聚酯纖維產量達到1928萬噸,占世界合成纖維產量的64%;而錦綸、腈綸的年均增長率僅為約1%。
聚酯纖維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主要受到亞洲地區(qū)產需大幅度增長所帶動。亞洲地區(qū)市場需求旺盛,聚酯纖維工業(yè)迅速發(fā)展。同時西方各國在本地市場基本飽和的情況下,也把投資目標放在亞洲。截止2002年3月份,亞洲(不包括中東)的聚酯纖維生產能力已經達到1880萬噸/年,占世界總量的78%。
從聚酯長絲和短纖維結構的變化可以看出,近10年世界聚酯長絲能力增幅大大超過短纖維,其年均增長率達到約10%,而短纖維約5%。截止至2002年3月份世界聚酯長絲和短纖維能力如下:北美:長絲,98萬噸/年,短纖維,134萬噸,合計232萬噸/年;西歐:長絲,56萬噸,短纖維,65萬噸,合計121萬噸;東歐:長絲,15萬噸,短纖維,22萬噸,合計37萬噸,亞洲(不含中東):長絲,1139萬噸,短纖維,740萬噸,合計1879萬噸;其他:長絲,92萬噸,短纖維,55萬噸/年,合計147萬噸,合計長絲,1400萬噸,短纖維1016萬噸,總計2416萬噸/年。
需求狀況
近10年來世界聚酯縣委需求年均增長率達到7.8%,特別是是亞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迅速,消費增長更快。然而在近些年亞洲地區(qū)供應能力提高過快,市場呈現(xiàn)出供過于求的狀態(tài)。目前亞洲已經成為聚酯纖維凈出口地區(qū),凈出口量為約90萬噸;而西歐和美洲地區(qū)因能力增長緩慢,成為聚酯纖維的凈進口地區(qū)。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亞洲逐漸成為全球聚酯纖維的主要生產、消費和供應基地。中國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聚酯纖維生產地,中國臺灣省和韓國分別居第二位和第三位。韓國和中國臺灣是聚酯纖維最主要的出口者,其目標市場首先是中國大陸,其次是歐美市常從貿易流向看,亞洲本地聚酯纖維貿易最為活躍,同時亞洲聚酯纖維流向國際市場的數(shù)量也在不斷增加。盡管我國聚酯纖維生產能力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由于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我國仍然是世界上聚酯纖維進口量最大的的國家,2001年我國聚酯纖維進口量為81萬噸,西歐和北美進口量合計70余萬噸。
供需預測
預計世界聚酯纖維未來供需增長速度將有所放緩慢,但是在全球人口不斷增長及天然纖維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作為天然纖維最佳的替代品的聚酯纖維,今后在合成纖維中仍將占居主要地位。
未來10年,世界聚酯纖維生產能力年均增長率為3%~5%,從進期世界聚酯纖維的計劃項目看,21世紀頭些年,聚酯纖維主要新建項目在亞洲、美洲和中東地區(qū),到2003年世界聚酯纖維能力將達到2570萬噸/年左右。2003年,亞洲、非洲和北美將相繼有部分新項目實施。到2005年世界聚酯纖維能力將達到2800萬噸/年左右。
今后亞洲(東亞及東南亞)仍將是世界聚酯纖維主要供應和消費地區(qū),歐洲聚酯纖維工業(yè)將基本維持現(xiàn)有狀況,北美穩(wěn)步增長,中東地區(qū)則將成為新的迅速發(fā)展地區(qū)。聚酯纖維需求與世界經濟發(fā)展周期相關聯(lián)。根據(jù)未來世界經濟及石化市場的周期變化規(guī)律預測,2003年~2005年世界聚酯纖維年均需求增長率約為5.6%,到2005年需求量約為2400萬噸。
供應狀況
1991~2002年全球合成纖維產量年均增長率為5.5%,2001年不包括聚烯烴纖維在內的合成纖維的產量為2584萬噸,若包括聚烯烴纖維在內的則為2970萬噸左右。截止至2002年3月份,不包括聚烯烴纖維在內的全球合成纖維生產能力達到3301萬噸/年。在合成纖維各個品種中,聚酯纖維能力、產量和需求量的年均增長率均在7%以上,到2001年世界聚酯纖維產量達到1928萬噸,占世界合成纖維產量的64%;而錦綸、腈綸的年均增長率僅為約1%。
聚酯纖維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主要受到亞洲地區(qū)產需大幅度增長所帶動。亞洲地區(qū)市場需求旺盛,聚酯纖維工業(yè)迅速發(fā)展。同時西方各國在本地市場基本飽和的情況下,也把投資目標放在亞洲。截止2002年3月份,亞洲(不包括中東)的聚酯纖維生產能力已經達到1880萬噸/年,占世界總量的78%。
從聚酯長絲和短纖維結構的變化可以看出,近10年世界聚酯長絲能力增幅大大超過短纖維,其年均增長率達到約10%,而短纖維約5%。截止至2002年3月份世界聚酯長絲和短纖維能力如下:北美:長絲,98萬噸/年,短纖維,134萬噸,合計232萬噸/年;西歐:長絲,56萬噸,短纖維,65萬噸,合計121萬噸;東歐:長絲,15萬噸,短纖維,22萬噸,合計37萬噸,亞洲(不含中東):長絲,1139萬噸,短纖維,740萬噸,合計1879萬噸;其他:長絲,92萬噸,短纖維,55萬噸/年,合計147萬噸,合計長絲,1400萬噸,短纖維1016萬噸,總計2416萬噸/年。
需求狀況
近10年來世界聚酯縣委需求年均增長率達到7.8%,特別是是亞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迅速,消費增長更快。然而在近些年亞洲地區(qū)供應能力提高過快,市場呈現(xiàn)出供過于求的狀態(tài)。目前亞洲已經成為聚酯纖維凈出口地區(qū),凈出口量為約90萬噸;而西歐和美洲地區(qū)因能力增長緩慢,成為聚酯纖維的凈進口地區(qū)。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亞洲逐漸成為全球聚酯纖維的主要生產、消費和供應基地。中國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聚酯纖維生產地,中國臺灣省和韓國分別居第二位和第三位。韓國和中國臺灣是聚酯纖維最主要的出口者,其目標市場首先是中國大陸,其次是歐美市常從貿易流向看,亞洲本地聚酯纖維貿易最為活躍,同時亞洲聚酯纖維流向國際市場的數(shù)量也在不斷增加。盡管我國聚酯纖維生產能力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由于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我國仍然是世界上聚酯纖維進口量最大的的國家,2001年我國聚酯纖維進口量為81萬噸,西歐和北美進口量合計70余萬噸。
供需預測
預計世界聚酯纖維未來供需增長速度將有所放緩慢,但是在全球人口不斷增長及天然纖維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作為天然纖維最佳的替代品的聚酯纖維,今后在合成纖維中仍將占居主要地位。
未來10年,世界聚酯纖維生產能力年均增長率為3%~5%,從進期世界聚酯纖維的計劃項目看,21世紀頭些年,聚酯纖維主要新建項目在亞洲、美洲和中東地區(qū),到2003年世界聚酯纖維能力將達到2570萬噸/年左右。2003年,亞洲、非洲和北美將相繼有部分新項目實施。到2005年世界聚酯纖維能力將達到2800萬噸/年左右。
今后亞洲(東亞及東南亞)仍將是世界聚酯纖維主要供應和消費地區(qū),歐洲聚酯纖維工業(yè)將基本維持現(xiàn)有狀況,北美穩(wěn)步增長,中東地區(qū)則將成為新的迅速發(fā)展地區(qū)。聚酯纖維需求與世界經濟發(fā)展周期相關聯(lián)。根據(jù)未來世界經濟及石化市場的周期變化規(guī)律預測,2003年~2005年世界聚酯纖維年均需求增長率約為5.6%,到2005年需求量約為2400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