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氨綸產業(yè)國產化步伐需進一步加快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2-09-13 11:54:00
隨著近十年來我國化纖生產的快速發(fā)展,我國氨綸產業(yè)也得到了較快發(fā)展。不過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和國外企業(yè)的競爭,我國氨綸產業(yè)的國產化步伐需要進一步加快。
由于氨綸產品應用技術開發(fā)的不斷深入,包芯紗、包覆紗等新工藝、新技術不斷涌現,特別是杜邦的“棉+萊卡”技術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使氨綸的應用范圍在近幾年得到極大拓展,產品的市場需求迅猛增長。1995年我國市場氨綸的需求量估計在1500噸左右,到2001年我國氨綸市場需求量已達到35000-36000噸。
近幾年,我國氨綸市場需求量增長得很快,國內生產無法滿足需求,市場缺口很大,氨綸進口大幅度增長。1998年氨綸進口4264噸,占國內市場需求量的40%左右;1999年進口7162噸,占國內市場需求量的44%左右;2001年全年約進口12000噸,占國內市場需求量的35%。我國氨綸市場總體呈現出供應不足,每年的需求量約占世界產量的16%左右,不足部分大多數從韓國、日本進口。
由于氨綸產能的迅猛發(fā)展,氨綸原料問題就顯得日益突出。氨綸用主要原料PTMG(聚四亞甲基乙二醇醚)是合成氨綸、熱縮性聚氨酯彈性體的主要原料。1999年底,全球PTMG的生產能力約21.85萬噸,我國氨綸生產所需原料全部依賴進口,PTMG供應緊張,氨綸生產不易得到便宜的原料供應。加之我國PTMG進口稅較高,我國氨綸原料成本高于國際水平。氨綸原料已嚴重制約了我國氨綸生產的發(fā)展,國產化問題迫在眉睫。
我國氨綸生產起步較晚,但發(fā)展勢頭看好。目前,全國氨綸生產技術裝備總體具有20世紀90年代中期水平,60%為國外引進設備技術,這為今后國內氨綸發(fā)展打下了較好的基礎。氨綸技術國產化步伐也在加快,深圳市新綸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自行設計、研制、開發(fā)的常熟熔紡100噸裝備技術,100噸的規(guī)模投資只需100萬元人民幣。目前雖然熔紡氨綸成品在性能上不如干法的美國產品,但隨著科技的進步,熔紡的產品也將會得到相應提高,而采用全套引進的干法設備技術,500噸的生產能力就需投資2億元。從長遠角度看,加快國產技術步伐,靠自己的力量仍然是我國氨綸產品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由于氨綸產品應用技術開發(fā)的不斷深入,包芯紗、包覆紗等新工藝、新技術不斷涌現,特別是杜邦的“棉+萊卡”技術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使氨綸的應用范圍在近幾年得到極大拓展,產品的市場需求迅猛增長。1995年我國市場氨綸的需求量估計在1500噸左右,到2001年我國氨綸市場需求量已達到35000-36000噸。
近幾年,我國氨綸市場需求量增長得很快,國內生產無法滿足需求,市場缺口很大,氨綸進口大幅度增長。1998年氨綸進口4264噸,占國內市場需求量的40%左右;1999年進口7162噸,占國內市場需求量的44%左右;2001年全年約進口12000噸,占國內市場需求量的35%。我國氨綸市場總體呈現出供應不足,每年的需求量約占世界產量的16%左右,不足部分大多數從韓國、日本進口。
由于氨綸產能的迅猛發(fā)展,氨綸原料問題就顯得日益突出。氨綸用主要原料PTMG(聚四亞甲基乙二醇醚)是合成氨綸、熱縮性聚氨酯彈性體的主要原料。1999年底,全球PTMG的生產能力約21.85萬噸,我國氨綸生產所需原料全部依賴進口,PTMG供應緊張,氨綸生產不易得到便宜的原料供應。加之我國PTMG進口稅較高,我國氨綸原料成本高于國際水平。氨綸原料已嚴重制約了我國氨綸生產的發(fā)展,國產化問題迫在眉睫。
我國氨綸生產起步較晚,但發(fā)展勢頭看好。目前,全國氨綸生產技術裝備總體具有20世紀90年代中期水平,60%為國外引進設備技術,這為今后國內氨綸發(fā)展打下了較好的基礎。氨綸技術國產化步伐也在加快,深圳市新綸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自行設計、研制、開發(fā)的常熟熔紡100噸裝備技術,100噸的規(guī)模投資只需100萬元人民幣。目前雖然熔紡氨綸成品在性能上不如干法的美國產品,但隨著科技的進步,熔紡的產品也將會得到相應提高,而采用全套引進的干法設備技術,500噸的生產能力就需投資2億元。從長遠角度看,加快國產技術步伐,靠自己的力量仍然是我國氨綸產品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