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8日,由浙江大學出版社主辦,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和浙江大學數(shù)字出版研究中心協(xié)辦的“中國絲綢藝術大系”(第一輯)成果發(fā)布會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召開。
中宣部進出口管理局副局長趙海云,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新聞出版局局長、省版權局局長虞漢胤及省委宣傳部出版處和版權處領導,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院副秘書長、博物館學研究所所長徐華烽,國家圖書館社會教育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副主任田苗,大英博物館原亞洲貨幣研究員、英國皇家錢幣學會原副會長、英國著名翻譯家、漢學家汪海嵐(Helen Wang),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院長、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執(zhí)委、“中國絲綢藝術大系”總主編趙豐,北京藝術博物館原館長、浙江大學兼職研究員、“中國絲綢藝術大系”編纂學術委員會委員王丹,浙江大學出版社董事長、黨委書記吳晨等嘉賓出席。發(fā)布會由浙江大學出版社總編輯陳潔教授主持。
“中國絲綢藝術大系”(第一輯),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趙海云、虞漢胤、徐華烽、汪海嵐、趙豐、吳晨共同為新書揭幕。
專家座談環(huán)節(jié),趙豐介紹了“中國絲綢藝術大系”項目緣起和國際合作計劃,并提及項目未來將推出英文版本。汪海嵐從絲綢在古代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以及絲綢在當代人文藝術研究中的意義出發(fā),充分肯定了項目藝術價值和宏偉規(guī)模。王丹作為項目親歷者,分享了該項目的編纂難點以及克服難點的過程。長期參與國家圖書館文津獎評審工作的田苗表示,該項目具有珍貴的收藏價值,期待未來能夠出版不同版本來分別滿足專業(yè)學者和大眾讀者特別是青少年的需求。
“中國絲綢藝術大系”作為“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guī)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項目、浙江文化藝術發(fā)展基金資助項目,由國家文化機構、高校團隊聯(lián)合全球文博機構編纂,旨在系統(tǒng)整理絲路文化遺產(chǎn),計劃出版100卷,覆蓋全球80余家博物館館藏。
繼2024年良渚論壇首發(fā)5卷首批成果后,2025年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發(fā)布的第一輯成果12卷,進一步推動了絲綢文化的國際傳播與學術交流。這一成果的發(fā)布,既是對中華文明的系統(tǒng)梳理,也是絲綢文化融入“一帶一路”的生動實踐。隨著“中國絲綢藝術大系”(第一輯)的問世,這一承載千年文明的藝術載體,正以嶄新的形式走向世界,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esilk.net聲明:本網(wǎng)登載此文旨在傳遞更多行業(yè)資訊,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