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不能理解”“內地不能這樣種棉花”的反對聲中開始,從最初每個示范區(qū)“求著人干”到現(xiàn)在棉農“拿出土地要求帶著干”……兵團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在黃河流域示范引領取得階段性成效。
“棉花植株高度控制在1米以下,有效提高種植密度,籽棉單產350公斤沒問題……”在4月9日舉行的黃河流域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院士)示范基地建設視頻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河子大學機械電氣工程學院教授陳學庚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對河北、山東等地的棉花春耕春播工作進行技術指導。
2017年10月,為解決黃河流域棉花生產成本過高、種植面積下滑等問題,農業(yè)農村部農機推廣總站聯(lián)合農業(yè)農村部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組棉花專業(yè)組,在河北、山東共建黃河流域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引進了兵團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結合當?shù)赝寥罋夂驐l件開展試驗示范,集成創(chuàng)新生產技術,推進黃河流域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
經專家測產,2018年,河北省南宮市200畝示范基地籽棉單產364.8公斤,比常規(guī)種植每畝增產40%;山東省兩個合作社籽棉單產分別達到334.5公斤和354.1公斤,比常規(guī)種植每畝分別增產34%和42%;2019年,河北省南宮市新增示范區(qū)籽棉單產382.3公斤,接近新疆棉花單產平均水平。特別是機械采收作業(yè),得到當?shù)剞r戶一致認可,當?shù)孛尢镌霎a增效明顯,證明了兵團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在內地傳統(tǒng)棉區(qū)推廣應用可行。
“棉花產業(yè)是兵團優(yōu)勢特色產業(yè),規(guī)模大、機械化程度高。兵團作為全國農業(yè)機械化推廣和現(xiàn)代農業(yè)示范區(qū),有責任、有能力把先進生產模式推廣出去?!标悓W庚對在內地大面積推廣應用兵團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充滿信心。
目前,專家組逐步形成了適應當?shù)氐拿藁ㄉa全程機械化技術路線。今年,河北省南宮市和山東省利津縣、濱州市濱城區(qū)、無棣縣計劃建設1300畝示范基地,開展激光平地、北斗導航精量播種、對行深施肥、變量噴藥、水肥一體化灌溉、機械打頂、殘膜回收、機械采棉等全程機械化技術與裝備試驗示范,目標是籽棉單產400公斤、畝均節(jié)本增收1000元。
“在連續(xù)3年試驗驗證的基礎上,對項目成效進行總結提煉,探索出適宜的機械化技術路線、機具配套方案和推廣模式,為黃河流域棉花生產恢復性發(fā)展提供機械化技術支撐?!鞭r業(yè)農村部農機鑒定總站、農機推廣總站副站長徐振興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