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再次誤判,中國仍然面臨可怕的人口懸崖
全面放開二胎第一年,人口出生情況如何?
國家衛(wèi)計委前幾天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給出的答案是: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1‰抽樣調查推算數據,2016全年出生人口達到1786萬人,比“十二五”時期年均增加了140萬以上,比2015年多出生191萬人,成為2000年以來最高的出生人口年份。
對于2016年出生人口的明顯增加,衛(wèi)計委將此歸結于“生育政策調整完善,帶動了二孩出生明顯增加?!备鶕倚l(wèi)計委的數字,2013年以前,二孩在全年出生人口占比中始終保持在30%左右,到2016年,二孩及以上超過了45%,提高了十幾個百分點。
根據衛(wèi)生計生統(tǒng)計數據,2016年全年住院分娩活產數為1846萬人。在育齡婦女總量下降500萬左右的情況下,出生人口明顯增加,二孩出生占比大幅提升,說明生育政策調整完善非常及時,非常有效。
但是,筆者認為,還是要謹慎判斷二孩政策對人口出生率的影響。眾所周知,從2013年單獨放開二孩,到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單獨二孩政策的效果并不明顯。
2016年出生人口的明顯增加,除了過去政策的累計效應,以及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的初始效應,還有一個原因,就是2015年是農歷的羊年,北方的習俗,羊年生孩子的人要少一點,而2016年是農歷的猴年,生“猴子”的人明顯多。而且,2016年只是全面放開二孩的第一年,按照一般邏輯,政策放開,要真正決定生孩子,到生出孩子,都需要一個過程。決不能根據2016年一年出生人口的增加,就輕言二孩政策全面見效。
而且,即使2016年出生的人口是近16年來最多的一次,但是,因為相關政策的不配套,以及很多的顧慮,未來生育的意愿會如何,仍然有待確定。根據衛(wèi)計委的說法,根據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2015年生育意愿調查的結果,因為經濟負擔、太費精力和無人看護而不愿生育第二個子女的分別占到74.5%、61.1%、60.5%。不愿生,生不起,以及配套政策沒有到位仍然是影響二孩政策落地的主要原因。
有調查顯示,育兒成本已經占到我國家庭平均收入接近50%,教育支出是最主要的一個負擔。但據我所知,在北京,生一個孩子之后,家庭收入絕大部分都用于養(yǎng)育孩子。再加上教育、醫(yī)療、稅收等政策的匱乏,特別是生育觀念,二孩政策全面落實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千萬不要因為一年生多了,就再次誤判中國的人口趨勢。
過去在中國人口政策上,最大的誤判就是擔心一旦放開,大家都會選擇生孩子,人口會再次爆炸,而根本沒有意識到中國人的生育觀念因為種種原因已經改變。在總和生育率上,多年來我們的數字高估了總合生育率,沒有意識到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已經降到嚇人的程度。2015年統(tǒng)計部門的一個抽樣調查,得出的結論是總和生育率降到了1.047的低位,遠低于2.1的替代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政策卻是擔心人們多生孩子而不愿意放開和調整。
低生育率的結果,是中國勞動力人口轉折點的提前到來。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字:2012年,中國15到59歲的勞動力年齡人口第一次出現絕對數量的減少,當年絕對減少勞動力人口345萬,目前已經是連續(xù)三年絕對減少,2014年減少了371萬。
按照這個趨勢,即使最樂觀的估計也認為,在2010年到2020年中國的勞動力人口累計將減少近3000萬人。勞動力人口的減少,勢必引發(fā)人力成本的上升,這對于以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主要競爭優(yōu)勢的中國制造業(yè)而言,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考慮到中國目前的勞動力成本相對于歐美等國,仍然處于低水平,這意味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是不可逆轉的。
筆者一直強調,在2010年中國GDP總規(guī)模超過日本之后,中國經濟開始進入明顯的減速周期,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勞動力人口的轉折點提前到來,在缺乏創(chuàng)新等其他競爭要素的情況下,導致制造業(yè)的比較優(yōu)勢全面喪失,如果不調整人口政策,延緩勞動力人口下滑的態(tài)勢,中國經濟的減速將超乎想象。
去年四季度,作為“金磚四國”的印度在去年四季度經濟增速超過了中國,除了印度在經濟增長上的“后發(fā)優(yōu)勢”,一般認為,主要原因之一是印度的勞動力人口逐漸在超越中國。
在勞動力人口減少導致產業(yè)競爭力喪失的情況下,即使通過財政、貨幣政策的調控,短期內可以遏制經濟下滑的態(tài)勢,但長期而言,除非盡早改變人口政策,否則,這種趨勢難以逆轉。在勞動力人口減少的同時,中國的老齡化程度也在加速,按照官方數據,中國60歲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迅速從1980年的8%提高到1990年的9.7%、2000年的11.2%和2010年的13.5%。65歲以上的人口比重為9.4%,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這兩個比重分別為8.2%和5.7%,未富先老成為中國經濟未來30年最嚴峻的考驗。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一定要警惕重蹈日本在人口問題上的覆轍,日本經濟“失去二十年”,根子在日本的人口出了問題,日本在2000年勞動力人口開始下降,2005年人口開始下降,從而導致日本加速進入老齡化,經濟停滯。而不得不指出的是,日本人口紅利轉折點出現后,日本已經成為一個完成城鎮(zhèn)化的高收入國家,中國未來面臨的人口困境比日本要嚴峻很多。
很可惜,我們意識到中國的生育率太低,中國人生孩子的意愿劇烈下降太晚了。以致于對問題的嚴重性估計不足,出臺了“單獨二孩”這種不倫不類的政策。一部分愿意生二孩的“70后”基本讓政策給耽誤了。2016年雖然出生人數明顯上升,但并沒有扭轉生育意愿下降的問題,也沒有明顯提高中國的總和生育率,距離1.8的目標還相去甚遠。所以,當下最重要的問題仍然是中國的人口懸崖,是不愿意生孩子的問題,是生育率過低的問題。即使所有符合條件的都生二孩,每年最多出生人口最多2200萬,而且根本沒有持續(xù)性。
所以,落實二孩政策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如何鼓勵大家生孩子,如何讓養(yǎng)孩子的成本能夠國家承擔一些。我們不期待生孩子國家獎勵,起碼,養(yǎng)育孩子的成本總可以抵稅吧?孩子入學前的嬰幼兒教育配套繼續(xù)加強和完善,很多單位存在的阻礙適齡婦女生孩子的現象應該從政策層面消除。等等。從人口政策的趨勢看,全面二孩仍然是過渡政策,最終的目的是全面廢除計劃生育。而且,我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
美國經濟學家哈瑞.丹特在其《人口峭壁》一書中,認為中國人口會在2025年下降,人口下降將是中國債務、房地產泡沫加速破滅的根本原因。中國一系列問題的關鍵在人口,在于改變人口全面下滑的趨勢,認識不到這一點,將非常可怕。
(esilk.net聲明:本網登載此文旨在傳遞更多行業(yè)資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