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綢產業(yè)危機與品牌之路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5-06-19 07:37:00
據中國絲綢協會統計,截至3月末,全國絲綢企業(yè)共計2220家,虧損企業(yè)643家,虧損面為28.96%;企業(yè)虧損總額為2.0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81%。目前,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yè)108個,虧損企業(yè)41個,虧損面為37.96%,虧損總額為0.26億元。中國絲綢協會會長弋輝認為,造成這種局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世界絲綢業(yè)競爭加劇,對我國帶來了劇烈的挑戰(zhàn)和沖擊。例如,目前印度已成為世界絲綢第二大生產國和第一大消費國。
2.絲綢繼續(xù)面臨化纖、仿真絲等其他纖維制品的激烈競爭。
3.與絲綢領先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一方面,技術裝備比較落后,目前,日本、巴西、韓國自動繅絲機占85%以上,而我國只有42.6%;意大利無梭織機比例達90%以上,而我國僅為15.4%。另一方面,我國絲綢類產品發(fā)展滯后,絲綢制品出口主要以來樣、來料加工為主,至今未形成強勢的自主品牌,出口效益難以提高。
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出口三處處長程永如指出,中國絲綢要進一步提高附加值,占據國際高端市場,當務之急是要繼續(xù)加大技術創(chuàng)新力度,在印染后整理技術和品牌建設等方面有所建樹,避免低價競爭。
最近,中國絲綢協會借鑒“國際純羊毛標志”的成功經驗,推出了“高檔絲綢標志”。“領帶之鄉(xiāng)”嵊州每年出口領帶多達1.5億條,占世界領帶銷售量的1/3左右,但每條均價只有20元人民幣多一點。而在歐洲,一條真絲喬其紗圍巾可賣到200多歐元,一條絲綢領帶也要上百歐元。高檔絲綢標志的推行,將有助于中國絲綢企業(yè)強化品牌意識,推進絲綢品牌化的進程。
1.世界絲綢業(yè)競爭加劇,對我國帶來了劇烈的挑戰(zhàn)和沖擊。例如,目前印度已成為世界絲綢第二大生產國和第一大消費國。
2.絲綢繼續(xù)面臨化纖、仿真絲等其他纖維制品的激烈競爭。
3.與絲綢領先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一方面,技術裝備比較落后,目前,日本、巴西、韓國自動繅絲機占85%以上,而我國只有42.6%;意大利無梭織機比例達90%以上,而我國僅為15.4%。另一方面,我國絲綢類產品發(fā)展滯后,絲綢制品出口主要以來樣、來料加工為主,至今未形成強勢的自主品牌,出口效益難以提高。
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出口三處處長程永如指出,中國絲綢要進一步提高附加值,占據國際高端市場,當務之急是要繼續(xù)加大技術創(chuàng)新力度,在印染后整理技術和品牌建設等方面有所建樹,避免低價競爭。
最近,中國絲綢協會借鑒“國際純羊毛標志”的成功經驗,推出了“高檔絲綢標志”。“領帶之鄉(xiāng)”嵊州每年出口領帶多達1.5億條,占世界領帶銷售量的1/3左右,但每條均價只有20元人民幣多一點。而在歐洲,一條真絲喬其紗圍巾可賣到200多歐元,一條絲綢領帶也要上百歐元。高檔絲綢標志的推行,將有助于中國絲綢企業(yè)強化品牌意識,推進絲綢品牌化的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