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經濟離蕭條有多遠?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9-03-13 15:28:00
這些天的中心話題是:美國的經濟衰退會有多嚴重,會持續(xù)多久? 最嚴重的憂慮是,這次衰退會比1982年那次美國二戰(zhàn)后最大規(guī)模的經濟衰退更為嚴重,當時美國實際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下滑了3%,失業(yè)率最高時達到了近11%。那么我們這次是否會經歷一次蕭條?人均GDP或消費下降達到10%即構成經濟蕭條。
美國宏觀經濟在如此長的時間內一直表現如此平穩(wěn),以致于單看美國經濟數據,根本得不出有關蕭條概率的準確情況。我在研究中查閱了許多國家的長期數據,考慮了蕭條和股市崩盤之間的歷史聯系。(我和約瑟 烏蘇亞(Jose Ursua)上個月為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撰寫了一篇名為《股市崩盤與蕭條》(Stock-Market Crashes an d Depressions)的研究報告,其中闡述了這一研究。)
David Gothard基本結論是,美國有充足的理由擔憂陷入經濟蕭條。美國GDP和消費跌幅達到10%的可能性大概有五分之一,這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初以來所未見的。
我們發(fā)現,1870年之后美國經濟只有兩次可謂陷入了蕭條:1929年-1933年的大蕭條時期,宏觀經濟下滑25%;1917年-1921年的一戰(zhàn)后時期,當時經濟總量下滑了16%。我們還收集了33個其他國家的GDP、消費和股市回報等長期數據,時期最遠可上溯到1870年。我們的猜想是,蕭條可能和股市崩盤有著密切關聯(至少我們認為股市崩盤預示著出現蕭條的概率顯著上升)。
這個觀點似乎和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1966年那句經常被人提及的諷刺性妙語存在沖突,他當時說,“過去出現了五次經濟衰退,股市卻預測到了九次”。話說的很聰明,但卻不公平地貶低了股市的預測能力。實際上,發(fā)生股市崩盤顯著提高了蕭條出現的幾率。與此相反,沒有出現股市崩盤則降低了蕭條出現的可能性。
我們的數據涉及了251次股市崩盤(即股市的累積實際回報率低于-25%)以及97次經濟蕭條。股市崩盤和經濟蕭條的時間發(fā)生吻合的有71次。例如,美國股市在1929-31年間下跌了55%,而宏觀經濟在1929-33年間下滑了25%。類似的,芬蘭在1989-91年間股市下滑了47%,而宏觀經濟在1989-93年間下滑了13%。我們發(fā)現,有30次與股市崩盤和經濟蕭條同時出現的還有戰(zhàn)爭。實際上,二戰(zhàn)是那段時期最糟糕的宏觀經濟事件,只有美國經濟在戰(zhàn)時一枝獨秀地實現了強勁增長。
在二戰(zhàn)后這段時期,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成員國在2008年之前都令人矚目地保持了經濟平穩(wěn)。這段時間最嚴重的宏觀經濟事件出現在九十年代初的芬蘭。瑞典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面臨過一場金融危機,不過政府反應迅速,如今還被視為引導美國經濟走出當前危機的可能樣板。
再將目光投向經合組織以外,二戰(zhàn)后股市崩盤和經濟蕭條相互關聯的情況出現了很多次──包括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九十年代中期墨西哥金融危機、九十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持續(xù)到2002年的阿根廷金融動蕩。
通過研究34個國家的所有歷史事件,我們發(fā)現股市崩盤后出現“輕度蕭條”(宏觀經濟下滑10%以上)的概率為28%。股市崩盤后出現“嚴重蕭條”(經濟下滑25%以上)的可能性為9%。反過來,“輕度蕭條”伴隨著股市崩盤出現的幾率為73%;而“嚴重蕭條”幾乎肯定會與股市崩盤相伴發(fā)生(我們的數據顯示這一概率為92%)。
在借鑒上述研究結果時,我們應該考慮到美國和大多數其他國家目前并沒有介入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伊拉克戰(zhàn)爭和阿富汗戰(zhàn)爭不能和一戰(zhàn)或二戰(zhàn)相提并論)。因此,我們參考了歷史上非戰(zhàn)爭時期的情況以更好地預測當前的狀況──研究涉及了209次股市崩盤和59次蕭條,其中有41次兩者時間吻合。在這個范圍內,股市崩盤和輕度蕭條同時出現的可能性為20%,而股市崩盤與嚴重蕭條同時出現的概率只有2%。不過,蕭條仍然非常有可能導致股市崩盤出現──輕度蕭條導致股市崩盤的概率為69%,嚴重蕭條為83%。
最后,我們得出兩個結論。沒有出現股市崩盤的時期很安全,因為這時基本不可能出現經濟蕭條。然而,像2008-09年美國這樣出現股市崩盤的情況就有嚴重風險。目前的經濟衰退演化為經濟蕭條(宏觀經濟下滑超過10%)的可能性大約為五分之一。
不過,20%的蕭條可能性也意味著有80%的幾率可以避免蕭條。美國曾在2000-02年(股市下挫42%)以及1973-74年(股市下挫49%)出現過股市崩盤,但這兩次經濟都只經歷了溫和衰退。因此,如果我們運氣好的話,目前的經濟下滑也可能是溫和的,只不過可能會比二戰(zhàn)后美國的歷次衰退更為嚴重,包括1982年那次。
按照這種相對有利的假定,我們可能會沿著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近期勾勒出的道路前行,即經濟會在2010年前實現復蘇。另一方面,我們研究范圍內的59次非戰(zhàn)時經濟蕭條平均持續(xù)時間為近四年,如果我們真的出現蕭條,這意味著經濟在2012年之前難以明顯復蘇。
考慮到我們的情況,如果激進的政府政策能夠降低蕭條的可能性和可能規(guī)模的話,那么就應該予以考慮。不過,許多政府舉措──包括羅斯??偨y(tǒng)在大蕭條時期實施的幾項措施──都會令情況更糟。
我希望自己能對美國已經實施的諸多政策抱有信心,相信那些可能即將推行的政策能發(fā)揮作用。但我覺得更可能的情況是,美國經濟的最終復蘇與這些政策無關。
信息來源:華爾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