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看今后三天來水 淮河安危今后三天初見分曉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3-07-08 13:01:00
淮河已經形成大于1991年的洪水。

淮河江蘇段首批被洪水圍困群眾安全撤離
7月3日凌晨1時,安徽蒙洼蓄洪區(qū)開閘行洪。這是1991年淮河大水之后12年以來王家壩首次開閘泄洪。7月7日零時,啟用荊山湖行洪區(qū)。至此,淮河流域在今年汛期已先后啟用了蒙洼一個蓄洪區(qū)和洛河洼、上六方堤、下六方堤、唐垛湖、石姚段、荊山湖共6個行洪區(qū),安置災民4.6萬人。河南、安徽、江蘇3省淮河沿線抗洪人員人增至87萬人。已處理、控制險情700處。
淮河自1194年被決口的黃河淤廢了入海通道后,數次遭受黃河南侵,成為“沒有下游”的水患之河。江淮地區(qū)地勢低洼,洪河口以上的淮河上游360公里有137米落差,而從洪河口經洪澤湖進入長江的淮河中下游640公里僅有22米落差。上游來水迅猛,下游泄水滯緩,八百多年來災害頻仍。
今年進入6月下旬以后,印度洋暖濕氣流會同來自南海的西太平洋暖濕氣流與北極地區(qū)南下的冷空氣在淮河流域頻繁相遇,造成淮河流域6月21日以來的3次強降水過程。安徽的淮北大部、大別山區(qū)和江淮北部降雨量有200毫米至300毫米,其中安徽淮北西部的局部地區(qū)降雨量達320毫米至400毫米。淮河上游的河南東南部和安徽北部降雨量較常年偏多達2至3倍。
如今的淮河中下游,西有上下貫通的京九線,中有鐵路樞紐蚌埠市,東有人口密集的里下河地區(qū),南有淮南煤礦,北有淮北工業(yè)區(qū)。東南西北都是淹不起的地方。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淮河防洪體制,除了給淮河開鑿、疏浚通向黃海的入海口,在流域內加固沿淮大堤、修圩筑臺加強防御,就是規(guī)定了一系列行蓄洪區(qū)。其中大多已使用上十次,屋舍農田屢遭毀壞,災民屢屢回復貧困。
7個行蓄洪區(qū)使用以后,今天蚌埠上游水位有所回落,正陽關水位稍落后開始回漲。王家壩至洪澤湖全線水位仍在警戒線之上。6月底淮河汛情到來時,江蘇提前使用淮河入海通道盡量排出洪澤湖水,但近兩天洪澤湖入湖水量都在每秒13500立方米以上,出湖水量僅在每秒9000立方米左右。今天8時,洪澤湖東的蔣壩水位超過警戒水位0.27米,仍在緩慢上漲。洪澤湖以東1991年的重災區(qū)里下河地區(qū)受強降雨影響,西塘河水位已超過警戒線近1米;射陽河水位超過警戒水位0.93米,為1921年建站以來最高;通榆河、南官河均超警戒水位。
淮河流域還會有多少來水呢?中央氣象臺暴雨預報,從7月8日至10日,淮河流域還將發(fā)生一次強降雨。其中部分地區(qū)降水將在150毫米以上。
淮河大堤、淮南、蚌埠城市堤防已出現15次大的險情,江蘇里下河地區(qū)沒有行蓄洪區(qū),如來洪水只靠現有堤防擋水。為了準備應付今后可能出現的新的洪峰,已使用7個行蓄洪區(qū)吃進了一部分超量的上游來水的安徽,沿淮又有8個行蓄洪區(qū)的28.2萬人轉移,但可能被啟用的22個行蓄洪區(qū)已全部超過設計啟用水位。江蘇正通過分淮入沂、淮河入海水道、蘇北灌溉總渠排放淮河洪水。洪水過后,兩省災區(qū)人民還要在更長些的時間內同嚴重內澇做斗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