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如何讓保爾森不虛此行?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6-12-11 15:52:00
美國財政部長漢克•保爾森(Hank Paulson)即將率領有史以來陣容最強的美國政府代表團抵達北京。訪華代表團規(guī)模之大、級別之高,是為了打動東道國和本國的批評人士,希望他們明白,華盛頓對重塑與北京的雙邊關系是何等重視。但是,此行會否像中國俗話所說的那樣——“雷聲大、雨點小”呢?
美國官員承認,這是一場賭博。保爾森寄望,與北京建立永久的“戰(zhàn)略對話”,能促進中國緩慢的經濟改革,建立信任,遏制美國國會里的排華保護主義勢力。他的目標非常遠大,尋求一系列問題的變革——從貨幣政策到能源乃至社會服務。
適當的外部壓力,若運用得當,會受到沮喪的中國改革派人士的歡迎。即便是固執(zhí)的保守派也知道,與華盛頓保持友好非常重要,因此決不能怠慢保爾森。不過,雙方都存在一個問題。他們的議程涉及中國國內許多最嚴峻的政策挑戰(zhàn),必然是一項長期工作。但是,要安撫批評中國的美國人士,需要很快拿出切實成果。或許不是在此次會議上,但肯定是在明年前后。
不過,對華盛頓來說,“早期可交付成果”似乎寥寥。保爾森不會讓中國再拿一批波音(Boeing)訂單來打發(fā)。盡管在他訪華期間,人民幣或許會在精心的策劃下升值,但升值幅度將是有限的,而且可能是暫時的。無論如何,美國官員承認,即便是人民幣大幅升值,也不會對雙邊貿易失衡狀況產生明顯影響。同樣于事無補的是:中國為了自身發(fā)展需要做的許多事情,可能會為美國企業(yè)帶來誘人的機遇。如果北京表現出屈從于美國的壓力和特別游說,那么做這些事情的政治難度更大。
幸運的是,目前還有另外一個選擇。中國應在多哈回合世界貿易談判中提出開放服務市場的重大提議。服務市場的發(fā)展,是中國實現更均衡經濟增長、減少對出口依賴的關鍵。本周一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5周年的紀念日,正是中國提出上述提議極具象征意義的良機。
中國迄今一直在世貿組織里居于次要地位,堅稱自己正忙于兌現入世承諾。這一過程目前已基本結束,然而改革尚未完成。盡管中國政府已大幅下調了工業(yè)關稅,但其在服務業(yè)的記錄更為參差不齊。本周,中國將向國際競爭全面開放銀行業(yè)和保險業(yè)。不過,在其它許多領域,中國需要履行的世貿組織義務很少,這主要是因為貿易伙伴從未向中國施以強大壓力,迫使中國開放這些領域。被忽略的最關鍵領域是資本市場。目前中國的資本市場仍發(fā)展遲緩,對外國投資機構封閉。
可是,資本市場的徹底改革,恰恰是創(chuàng)建更強大金融體系、更有效貨幣政策和更靈活匯率機制的前提。如果不能獲得國際技能和技術,這種情況將不會發(fā)生。允許國際投資者進入醫(yī)療和交通等領域,還可以使中國能夠更快、更有效率地滿足其需求。
由于在世貿組織的提議適用于所有成員,北京可以轉移國內批評的矛頭,即它采取行動只是為了取悅華盛頓。它還可以設定自己開放服務市場的時間表,并以開放服務市場的提議為條件,換取美國和其它國家的貿易讓步。這可能有助于平息國內既定利益者的反對。
對于奄奄一息的多哈回合談判,中國的大膽舉措可能成為重啟談判最后、最大的希望。它會為北京贏得贊賞,展現出開明的領導力,而中國要想國際社會接受其為負責任的新興超級大國,就必須發(fā)揮這種領導力。作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和第三大進出口國,采取措施鞏固多邊貿易體系,顯然也符合中國的利益。
歸根結底,此舉將重新為中國的經濟改革注入活力,令中國從中受益。如果中國本周發(fā)出信號,表示已準備好采取這項舉措,那么保爾森代表團的北京之行將是值得的。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居伊•德•容凱爾(Guy de Jonquieres)
信息來源:FT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