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價之謎:基本面、美元和投行誰劫持了原油?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8-06-30 09:05:00
瘋狂的原油劫持了整個世界,可又是誰劫持了原油?
"高油價實際上是經濟失衡之下,政權和資源及利益爭奪的產物。"一位分析人士這樣概括油價飛漲的原因。
華爾街堅稱,供需關系緊張的基本面因素導致了油價的飆升,尤其是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對成品油的價格補貼造成了對原油的需求增加。中國和歐佩克則認為,美元的不斷貶值造成了包括原油在內的全球基本商品價格上漲。
盡管身處原油這個"局"中的利益各方都給出了自己的一套說辭,但油價暴漲的真相對于世人來說依然是個語焉不詳的謎。
高油價危局
在國際商品市場上,原油是罕有的沒有"回過頭"的品種。即使如銅等幾度大紅大紫的品種都經歷過較為明顯的牛熊轉換,而原油趨勢幾乎始終在單邊上揚。1945年原油的價格每桶只在1美元左右,如今國際原油已經盤桓在了130美元的高位之上。
本輪油價上漲始于2006年末2007年初,國際原油從55美元附近開始發(fā)力,其間幾乎沒有出現過像樣的調整。今年年初,原油價格沖破100美元。而在近期,原油期貨已經于盤中摸高至140美元。
作為"工業(yè)血液"的原油價格上漲會對許多行業(yè)帶來重大影響,電力、煤炭、化纖、棉花、金屬、建材等相關制造業(yè)原料價格上升,原料價格上漲會向下游傳導,引發(fā)成品價格的上升。
歷史上,原油價格的暴漲曾經帶來過原油危機,而目前原油價格的狂飆也已經被業(yè)界擔心為又一次原油危機到來的信號。高油價也是此次全球性通脹的"元兇"之一。通脹率超過兩位數、創(chuàng)出13年最高的印度已經公開承認:"原油價格的無情上漲是目前通貨膨脹的最強推手。"
基本面真相
供求關系決定著價格的走勢,這也是商品市場上最主要的分析邏輯。
在全球范圍內,長期以來石油需求高于供給的增長,統(tǒng)計顯示1990年-2003年間,全球石油業(yè)的生產能力是年增速1.1%,而全球石油消費的年增速卻是1.3%。2007年7月,國際能源署(IEA)警告:2010年后,隨著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彈盡糧絕",同時非歐佩克產油國和生物燃料生產國的能源供應增速也會在2009年后開始減緩。全球原油供應將面臨危機,油價也勢必被推升至創(chuàng)記錄水平。
不過,歐佩克秘書長巴德里近期反駁到,目前歐佩克日均原油產量約為3220萬桶,而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最新報告,2008年全球市場對歐佩克原油的日均需求量約為3160萬桶,低于歐佩克當前產量。
美國的原油庫存一直在下降是期貨交易商做多的主要理由之一,不過2008年第一季度世界石油產量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5%,而同期全球石油消費量只增加了2% 。據花旗的分析師預測,二季度全球產量將有3.3%的增長,三季度增長率將會同比超過4%,而全球的需求增長在未來的6個月內只會增長1.6%。
高油價也傷害到了對原油的需求,歐佩克近期將全球原油需求增長下調6萬桶/日到110萬桶/日。BP的報告也顯示去年歐洲的原油需求明顯下滑,其中德國下降了9.0%。
"即使原油的供需缺口有所放大,但是也不至于出現其價格所反映出的高達幾倍的變化",國內一位資深期貨分析人士表示,基本面的因素并不能解釋油價飆升的全部邏輯。
美元的貶值也是解釋原油暴漲的理由。國際原油價格是以美元標價的。從2002年以來美元對歐元貶值了35%,而在次貸危機影響下美聯儲不斷的降息導致美元繼續(xù)走低。美元貶值導致了以美元標價的主要商品的上漲,不過同期原油的漲幅遠遠超過了其他品種的漲幅,甚至包括公認的避險品種--黃金。
背后推手
對于具有投資性質的商品而言,資金的流向才是導致其價格波動的直接原因。一個業(yè)內普遍的共識是,原油期貨市場的交易行為正在將基本面因素數倍地放大。
當次貸危機愈演愈烈之時,投機資金將主攻目標轉移到了商品期貨。美國馬斯特斯基金公司經理邁克爾?馬斯特斯不久前在美國國會作證時稱,過去的一年中大約有超過260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涌入了商品期貨市場,與商品牛市初期的2003年相比增長了近20倍。而這些投機資金賺取了5萬億美元的利潤,其中有至少一半的資金被投資到了原油期貨上。
據巴德里介紹,目前全球原油日消費量大概在8700萬桶左右,而石油相關的金融產品日交易量卻高達13.6億桶。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也透露,原油市場上可能的投機者持有了幾乎70%的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未平倉和約。
盡管具體的數據尚無從知曉,但業(yè)內較為一致地認為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這四家機構是石油期貨交易最大的多頭,也從中獲利最豐。甚至有人驚呼:投行所控制的原油總量多過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
前不久,CFTC宣布將著手調查美國原油期貨市場,以查清是否存在價格操控行為,并將推進該市場的交易透明度。有報道稱,在CFTC首次原油市場咨詢委員會座談會上,關于如何監(jiān)管投行內部交易成為了焦點。
據報道,航空運輸協(xié)會在會上質疑:"投行交易部門是否會從他們自己研究部門發(fā)出的報告中獲得利益?就比如高盛。"其經濟學家認為,在這些投行發(fā)出油價上漲的預測報告后就有大量的投資資金介入。
5月份,高盛公司高調宣稱聲稱油價"很可能"在未來6至24個月內上漲至每桶150至200美元。油價隨即從120美元漲到了130美元。
目前,CFTC的措施主要集中于提高市場透明度,除此之外還要求提供美國原油期貨合約交易的外國交易所對交易者采取更加嚴格的持倉限制。
在CFTC表態(tài)之后,其公布的持倉報告顯示出美國原油基金的凈多頭曾連續(xù)三周處于低位,創(chuàng)下年內新低。而原油價格目前也在前期高點140美元之下高位橫盤。
"這一輪行情中多頭的成本大概在50美元附近,而在135美元附近他們可能執(zhí)行了止盈的指令。"一位資深的能源研究員分析道。
不過,現在還難以判斷將來國際原油價格會升還是會降,國際游資投機炒作和美元走勢等不確定因素讓分析人士很難給出有根據的理由。(劉昊)
信息來源:理財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