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絲綢行業(yè)發(fā)展中有關問題的一點淺見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8-06-25 08:35:00
絲綢是中國的“瑰寶”,又是出口大宗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70%以上的份額,中國是個絲綢大國。吳江絲綢品種、質量在全國名列前茅,國際國內享有盛譽,品種上有真絲重磅、真絲重雛、真絲彈力、真絲雛緞、真絲交織、各類素雛緞、人絲交織。1983年全國在杭州真絲綢實物評比中9個品種,吳江獲得了4個第一,1993年前曾獲得了“三金”“四銀”20多只部、省優(yōu)質品,2004年、2005年絲綢股份有限公司“茶花牌”真絲綢、華佳“迎春花牌”桑蠶絲獲得了中國名牌,新民蠶花牌人絲交織、慈云、太湖雪、輯里、山水桑蠶絲被為省、市名牌產品。但是,與先進發(fā)達國家相比,從創(chuàng)建絲綢強國要求來看仍有較大差距。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差距:
一是裝備水平,中國現(xiàn)在使用的設備是國外先進設備與國內70、80年代設備并存;自動化、機械化和手工操作并存。吳江絲綢行業(yè)也是這樣,織造上織真絲綢的有從瑞士、意大利引進片梭織機50臺、劍桿織機290臺、電子提花織機4臺,共344臺。在344臺無梭織機中4臺電子提花織機是07年國外引進,其他340臺都是80年代后期引進,年代久遠,另外還有1500多臺70年代的K611有梭織機,無梭織機只占23%,前導有從瑞士、意大利引進整經機、精密絡筒機,但大部分前道翻絲、絡絲、拼絲、整經也是50、60年代的老掉牙齒的設備;印染上有從瑞士、日本、意大利、奧地利、南韓、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引進的印花、染色、水洗、定型、分色、配料等印染設備,定型機、印花機大部從日本、南韓引進的外,其他設備大都是國產。這些國產印染設備比之過去大有提高,可機電一體化、電腦控制、精密度比進口的要差得多了,浴比大,工藝參數(shù)沒有在線監(jiān)測控制技術,印染后整理水平,不如意大利、南韓、日本等一些國家??梢哉f設備上的落后,是行業(yè)發(fā)展的主要瓶頸。
二是品種老化,花色品種跟不上,新產品少,出口產品絕大多數(shù)來樣生產。
三是工藝技術上,真絲綢產品易縮、易雛、易泛黃、易退色的技術尚未根本解決,雖然各地都在組織專業(yè)人員結合大專院??蒲袡C構攻關,然均未獲得解決,有些地方說:“難點”已經攻克,可是真絲綢的飄逸、柔軟、舒適感沒有了,失去了真絲綢的特色。
四是印染后整理是絲綢行業(yè)質量的瓶頸。吳江真絲綢煉白、染色、印花質量在全國來說,名列前茅,數(shù)一數(shù)二的,1983年全國真絲綢實物比9只品種,吳江得到4個第一,浙江日報為此連續(xù)發(fā)表三篇“三學吳江”評論員文章,以后又獲到“三金”“四銀”和20多只部、省優(yōu)質品。生產的真絲綢、捻線絲大都出口意大利、日本、歐美、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意大利生產的真絲領帶、方巾,白坯綢大都引進中國,再制作成成品的。但是我們的真絲綢印染后整理水平,確實不如意大利,化纖印染不如日本、南韓。染色的鮮艷度、色牢度、印花的花樣設計不如他們;設備上的先進性不如他們;印花染色前導,如分色、測色、調漿、打樣、制版、稱料不如他們,他們都是電腦操作、控制,我們很多企業(yè)還是手工操作;顏料助劑質量不如他們,用進口顏料助劑,色澤、鮮艷度、色牢度就比國產的好。但是國產的成本低,進口成本高。
五是品牌上。近幾年來我們開始注重品牌了,國家成立了名牌培育推進委員會,每年進行中國、省、市名牌產品的申報評審,吳江“茶花牌”真絲綢、“迎春花牌”桑蠶絲,評為中國名牌;“蠶花牌“人絲喬其、“桑羅牌”真絲綢服裝、慈云、太湖雪、輯里、山水蠶絲被評為省名牌產品。但是我們在國際上沒有品牌,更沒有世界名牌。一條意大利的印花頭巾賣100多美金,其坯綢是中國的,我們只賣幾十元人民幣,品牌建設是我國薄弱環(huán)節(jié)。今年絲綢服裝進入評審中國名牌的行列,各地都在申報,吳江今年有青田絲綢服裝有限公司、華佳絲綢服裝有限公司二個絲綢服裝廠在申報中國名牌,今天部領導和有關部門來吳江,我認為吳江是絲綢生產、出口基地,應該有品牌,請國家有關部門給予大力支持,支持吳江絲綢最終產品有自己的品牌。這里提一點看法:據說在申報中有很多申報單位是外貿公司,外貿公司貨源來自各工廠,其銷售額肯定比單個生產工廠大,因此從銷售額、銷售量上單個工廠無法與外貿公司相比的,我認為評審品牌著眼點應放在生產工廠。
幾點建議
一、國家、省、市、企業(yè)建立科技開發(fā)專項基金,扶持企業(yè)積極開發(f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品種。1、扶持蠶種升級換代。蠶種的優(yōu)劣,涉及到絲綢的品質。過去吳江養(yǎng)蠶品種是蘇5、蘇6,飼養(yǎng)了幾十年,現(xiàn)在是青松皓月、陽春白玉,隨著時間的推移必然要老化。做到咀里吃一只,手里要拿一只,腦海里醞釀一只,不斷開發(fā)新蠶種。2、印染后整理技術極待提高。重點是攻易縮、易皺、易退色、色澤鮮艷、色牢度。易縮的問題,過去盛澤印染總廠曾經引進過一臺預縮機,縮率可由原來10%左右,減少到3%,完全可以做到,就是減少縮率的價格應該由誰來承擔,由于無人來擔當,這項工藝不了了之,設備束之高閣。色牢度據說浙江大學與喜得寶合作開發(fā),根據絲素反應特性調控原理蠶絲色牢度技術,能比較好地解決色牢度;易皺要由織廠和印染共同解決,織造上主要蠶絲加捻,如畢皺、雙皺、劍虹皺等加捻產品就不易皺。蠶絲是天然蛋白質纖維,泛黃是其固有的缺點,真絲綢經過練白,時間長了就泛黃?!叭箅y點”采取化學處理,改變其特性,不縮、不皺了,然而真絲綢的飄逸、柔軟,穿著舒適的感覺沒有了,的確是個難題。
二、加快技術改造。中國是一個繭絲綢大國,但不是一個強國,其差距是多方面的,上面已作了一些不一定對的看法,重要的是要加快技術改造。建議國家各級政府扶持企業(yè)技術改造,一是國家繭絲辦責成各省組織加快繭絲綢行業(yè)技術改造專題調查組,根據本省實際提出技術改造調查報告,分期實施。二是組織企業(yè)分赴先進國參觀考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三是資金上大力支持,凡積極進行技術改造企業(yè),給予低息、貼息貸款,特別是引進高科技工藝技術、機電一體化設備,如3米以上電腦控制的劍桿織機、電子提花織機。凡引進先進設備給予免去進口關稅。印染行業(yè)要淘汰浴比在10以上的、年久老化的設備,采用噴墨、激光制版,無制版染整印花技術、工藝參數(shù)在線監(jiān)測等等。
三、政策上扶持。近幾年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如紡織機械裝備零部件進口享受稅收優(yōu)惠;內外資企業(yè)實行同一企業(yè)所得稅標準,稅率統(tǒng)一為25%;輸歐紡織品數(shù)量解禁,但是加工貿易政策的調正、出口退稅率下調、人民幣匯率不斷上升、貸款利率接連上調,07年5次加息,利率由6.1%提高到現(xiàn)在7.29%,據了解整個紡織行業(yè)貸款1.1萬億元,利率提高1%,行業(yè)就要損失100億元.《勞動法》的通過,在勞動密集型的絲綢行業(yè),勞動工資成本有很大上升。這些政策問題對紡織絲綢行業(yè)來說是一個嚴峻的壓力,影響行業(yè)的生存和發(fā)展。很多企業(yè)無法運轉,處于虧損的境地。吳江織真絲綢的工廠尚在艱難運行,化纖織造廠很多廠從去年四季度就停產,目前運轉率在70%左右。當然這里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也有一定因素。建議國家在政策上要作些調正,據信息:退稅率將作調正,紡織品從11%調為13%,服裝由11%調為15%,這是個利好消息。
紡織絲綢行業(yè)的嚴峻形勢,國家有所了解,前時期國家紡織工業(yè)協(xié)會許坤元付會長到江蘇來調查,吳江也來開過座談會,大家反映也很強烈,前幾天中央經濟臺播放了吳江盛澤紡織行業(yè)的境況,說明國家對絲綢紡織行業(yè)的關注。
信息來源:吳江市絲綢協(xié)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