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美嚴查中國紡織品貨物大批壓港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6-03-06 09:42:00
在“后配額時代”的第一個春天,中美紡織品貿易卻是雪上加霜。
近日,美國海關公布,自2005年10月迄今已查封了價值1400萬美元的中國紡織品。由于這些紡織品被認為是逃避配額限制屬于非法裝運貨物,美國海關已經給予查封。
“換馬甲”路徑被封
深圳外貿企業(yè)經理王濤“生意”做得并不輕松,他最近剛剛代理出口的兩個集裝箱的外貿T恤衫被滯留美國港口,而且解決問題似乎遙遙無期。“這批貨物已經把產地改為了馬來西亞,但是由于被懷疑是中國廠商通過‘轉口貿易’向美國傾銷的紡織品,所以被查封了?!?br>
王濤遇到的現象在外貿公司林立的深圳已經很普遍了。由于2005年美國對中國紡織品的“大棒政策”,不少中國的紡織品“換馬甲”出關,被換上原產地為新加坡或馬來西亞的標簽,并獲取當地生產的證明,以非中國制造的身份進入美國市場。業(yè)內人士美其名曰“轉口貿易”。
由于期待出口的紡織品數量驟增,能夠提供轉口貿易服務的外貿公司也如雨后春筍,遍布廣州、深圳以及江浙一代。
進入2006年,原本風風火火的轉口貿易,王濤已經明顯感覺到吃力?!巴ㄟ^中國香港、中國澳門、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的轉口途徑,美國都有所察覺,并被監(jiān)控,已經不能做了?!?br>
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由于美國對中國紡織品設限后,上述地區(qū)的紡織品出口量激增,美國已經派專人在該地區(qū)對紡織品出口進行監(jiān)督。
據悉,在美國壓港的紡織品中,除了轉口貿易的貨物外,還有一些是低報配額的產品。據記者了解,一家企業(yè)為了逃避T恤12美元/打的配額費用,而將該種白色T恤報關時稱為配額費僅5美元/打的內衣,以節(jié)省費用。結果被美國海關察覺,并導致壓港。
根據美國海關的數字,僅2月份,美國海關就查封了價值400萬美元的中國紡織品,而自2005年10月迄今已查封了價值1400萬美元的中國紡織品。
配額價格飛漲
對于此類事件,中國紡織協(xié)會副會長許坤元提醒紡織企業(yè):“美國監(jiān)察部門對中國紡織品的調查,已經越來越嚴,并且在2008年之前,中美之間的紡織品貿易政策不會有任何松動?!?br>
但也有業(yè)內人士懷疑越來越嚴格的監(jiān)督是否能完全扼殺中國紡織品“換馬甲”出口的現狀,“配額價格實在是太高,所以紡織企業(yè)對美國的監(jiān)察肯定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記者結識的某貿易商還在鋌而走險,他手中死死攥著唯一的王牌,就是幫助客戶以OPA(來料加工)的方式途經中國臺灣出口美國。“就是通過各種手段,讓貨品在臺灣備案,由于美國與中國臺灣的海關聯網,所以美國并沒有產生太多懷疑?!?br>
“想出這種辦法主要是由于國內配額的價格被炒高了四五倍,繞道臺灣反而便宜了一半價格。”據悉,配額漲價最離奇的是毛料西服,從最初的競標價40美元/打上漲到200美元/打。
雖然商務部已經明文允許可以跨地區(qū)調劑配額,但在2006年初,配額還是供不應求。浙江紡織企業(yè)老板樓明良在購買褲子配額時,其價格已經翻漲了4倍,達到6美元/打,“沒過多久,我們向美國購貨方報價已經變?yōu)?0美元/打,現在如果想從我手中買走這些配額,至少也要9美元/打?!?br>
樓明良認為:“配額成本以及人力成本的增加,企業(yè)的生存壓力也越來越大?!?br>
“走出去”成功率50%
同樣坐立不安的還有許坤元,他剛剛拿到一家企業(yè)海外辦廠的“失敗報告”。一家在墨西哥開辦紡織廠的中國企業(yè),幾乎賠得血本無歸,在辛苦培訓了一個月的當地工人后,工人一夜之間不明原因都跑掉了。
“原先倡導的中國企業(yè)走出去,到國外辦廠,利用別國配額的計劃實施后,試驗成功率只有一半。”許坤元有些著急。
雖然中國紡織業(yè)正常拓展版圖的方式受阻,但是許坤元仍然認為,“轉口貿易和倒賣配額依舊是不太正常的現象?!?br>
中國紡織出路何在?
商務部外貿司司長魯建華針對歐美等設限問題,一邊為中國紡織品伸冤,一邊向國內企業(yè)指明了一條發(fā)展道路:“政府在積極應對美歐設限等貿易摩擦的同時,一直主張通過結構升級,提升產品檔次和產業(yè)水平,保持紡織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br>
剛剛在美國設立辦事處,并將產品推向美國柜臺的波司登老總高德康向記者表示,波司登在國外的出路,就是走高端路線,走品牌路線。由于國內有能力生產高檔羽絨制品的廠家還在少數,不能構成“傾銷”,所以“美國尚未把羽絨制品列入配額管理的范疇?!?br>
許坤元同樣認為,走深加工路線,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是企業(yè)走出配額大限的有效途徑?!安⒉皇侵袊械漠a品都受到排擠,在高檔服裝領域,‘中國制造’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品牌?!?br>
記者多方渠道了解到,目前國內在美國比較“走紅”的中國產品包括高檔羽絨制品以及一些知名品牌的代加工產品。甚至穿上一件中國企業(yè)采用無縫壓膠技術生產的運動服,已經成為了有錢人的象征。
“在這一領域甚至出現了別國服裝冒充‘中國制造’的現象。被仿冒也是一種認可?!痹S坤元說道,“走深加工、高附加值的路線,搶占市場,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
小資料
關于配額
為了防止出現2005年國內紡織品大量銷往歐美,導致貿易爭端的情況再次出現,商務部在2006年制定了紡織品出口配額,實行定量出口。只有在商務部配額競標中獲得產品出口權和出口數量的企業(yè)才能夠以正當方式將產品銷往歐美。配額相當于產品去歐美的一次性護照。
信息來源;中國經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