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世承諾不是對內開放的底線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2-02-05 11:31:00
中國入世近兩個月來的市場開放進程,使我們對對內開放有了更多的期待。
已經公開的消息證實,在石油貿易領域,非國營貿易在2002年首次獲得了828萬噸的原油進口量和460萬噸的成品油進口配額。在這之前,石油貿易是由四大國有公司控制的。而在化肥產品上,在尿素和復合肥等大宗進口商品上,非國營貿易企業(yè)也拿到了關稅配額中不少于10%的進口數(shù)量。文化產業(yè)的電影制片、影院建設和改造等領域也相繼對社會資本開放。
在短短的一個多月中,國家計委先后出臺的兩份文件都將進一步對內開放擺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之列。逐步放寬投資領域,鼓勵民間投資成為其中的主音。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然而,市場開放的進程比我們所希望的要慢得多。從已經開放的領域來看,這些領域無不與中國入世承諾有著莫大的關聯(lián)。絕大部分是作為入世承諾的一部分兌現(xiàn)的。有意無意之中,有關部門已經把入世承諾的時間表和相關內容當成了對內開放的標尺。這使得當前的對內開放打上了被入世承諾“倒逼”的鮮明印記。
入世承諾事實上已經被視作對內開放的底線。但是在我們看來,這實際上是對對內開放的一種誤讀。如果說,入世將中國的市場化進程置于一種不可逆轉的外力的推動下,遵守入世承諾,實際上表明了中國對于市場化確定無疑的信心。如果說中國在入世承諾問題上所堅持的立場和所做出的讓步,是為了中國能夠更平穩(wěn)地走過轉型期,完成市場化進程,那么對民間資本開放哪些市場領域,開放到什么程度,應該是以怎樣更有利于中國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為考量的標準,應該是以怎樣更有利于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公開公正的市場規(guī)則為依據。
就此而論,以入世承諾為參照系設立對內開放的底線,對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可能產生的阻滯作用不可低估。(摘自中華工商時報)
已經公開的消息證實,在石油貿易領域,非國營貿易在2002年首次獲得了828萬噸的原油進口量和460萬噸的成品油進口配額。在這之前,石油貿易是由四大國有公司控制的。而在化肥產品上,在尿素和復合肥等大宗進口商品上,非國營貿易企業(yè)也拿到了關稅配額中不少于10%的進口數(shù)量。文化產業(yè)的電影制片、影院建設和改造等領域也相繼對社會資本開放。
在短短的一個多月中,國家計委先后出臺的兩份文件都將進一步對內開放擺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之列。逐步放寬投資領域,鼓勵民間投資成為其中的主音。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然而,市場開放的進程比我們所希望的要慢得多。從已經開放的領域來看,這些領域無不與中國入世承諾有著莫大的關聯(lián)。絕大部分是作為入世承諾的一部分兌現(xiàn)的。有意無意之中,有關部門已經把入世承諾的時間表和相關內容當成了對內開放的標尺。這使得當前的對內開放打上了被入世承諾“倒逼”的鮮明印記。
入世承諾事實上已經被視作對內開放的底線。但是在我們看來,這實際上是對對內開放的一種誤讀。如果說,入世將中國的市場化進程置于一種不可逆轉的外力的推動下,遵守入世承諾,實際上表明了中國對于市場化確定無疑的信心。如果說中國在入世承諾問題上所堅持的立場和所做出的讓步,是為了中國能夠更平穩(wěn)地走過轉型期,完成市場化進程,那么對民間資本開放哪些市場領域,開放到什么程度,應該是以怎樣更有利于中國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為考量的標準,應該是以怎樣更有利于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公開公正的市場規(guī)則為依據。
就此而論,以入世承諾為參照系設立對內開放的底線,對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可能產生的阻滯作用不可低估。(摘自中華工商時報)
